伤寒大白-第页-[卷一] 身痛_中药方集

TOP

 
伤寒大白
[卷一] 身痛
】 【繁体
身痛之症,六经皆有。三阳身痛,皆是表邪三阴身痛,皆是里寒太阳身痛,发热无汗,手足冷,脉浮紧,宜发汗,西北冬月麻黄汤,南方三时羌活汤;有汗脉浮缓,西北冬月桂枝汤,南方加减防风汤。如发汗后,身痛不减,若脉仍浮紧,可再发汗;若汗后身痛不减,而脉变迟者,切不可再发汗,宜桂枝人参芍药汤。若初起本不身痛,因发汗后反见身痛,此误汗亡阳身痛也,黄建中汤。又有发热面目黄,遍身疼痛,喜忘,漱水在口,不得咽下,此上焦蓄血身痛,犀角地黄汤,加红花、赤芍药。若小腹硬满,大便或闭,或黑,此下焦蓄血痛也,桃仁承气汤主之。夏秋中暑,多汗身疼,脉反虚而口渴,人参白虎汤。风在三阳,恶风发热,支节烦疼,脉浮,无汗,宜羌活防风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口不消水,脉浮而濡,北方冬令,桂枝附子汤,南方三时,防风神术汤湿温身痛,汗多口渴,不能转侧,石膏神术汤。同一身痛不能转侧,上条言风湿,口不消渴,则里无湿热,故用防风神术温散;下条言湿温汗多口渴,则里有热矣,故用石膏神术清渗法。大凡湿痛多身重,风痛多身轻,热痛多身汗,寒痛身多青,饮痛多呕恶,暑痛多口渴,虚痛多喜按,气痛多攻注,风火则行走不定,时作时止,风寒则凝住一处,长痛不休,四肢常冷。另有不发热、脉沉迟、身痛者,此三阴经阴寒身痛也,重则四逆汤,轻则理中汤
头痛身痛症,悉系表邪。头痛条虽有痰饮、火冲二症,亦是内有痰火,外冒表邪而痛;至身痛皆是太阳表症,家秘专以羌独汤加苏梗木通主治。更有时行暴寒雨湿,常发疫邪身痛,亦以羌独败毒散主治。如有胸满呕吐,兼用平胃二陈汤宜散胃湿邪痰饮,同发表之药,作汗外解。又有身痛恶寒,发热呕恶,下痢血水,亦用前方,宣散温毒之表邪,则痢自愈。误用寒凉抑遏,则表汗不出,表邪内陷而不治。
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言太阳寒伤营之表症,故发散表邪。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交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汤、桂枝汤主之。
太阳少阳之表邪未去,故用柴胡、桂枝二方合用,详注恶寒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二便清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表症,医误下之,则下利不止,故急当救里。服后身疼痛,表邪不解,故急救表。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持,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寒湿之症也。脉虚而涩,寒涩之脉也。故用桂枝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
此承上章寒湿身痛,而又化出近之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等症,故用甘草附子汤温经散湿。若用防风神术汤,则非矣。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
此条详注烦躁。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热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此章千古错解。麻黄汤主之一句,在当发其汗下看。详注衄血。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此言能食之阳明病,见小便不利,水必内停。其人骨节疼,有翕翕发热之表症,又有奄然发狂之里症,此即水谷之寒热,故必得然汗出,则内停水谷之邪,与汗共并而解。然必得脉紧急有力,则能作汗自愈。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三阴经亦有伤寒中风,阳症脉长,有外传阳明之诊,故欲愈。若太阴病脉浮,则外传太阳,故可发汗,宜桂枝汤。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
此少阴经阴症身痛,也故用附子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此条厥阴经,里有寒而下利,表有邪而身痛也。里气虚寒,风寒得入而身疼痛,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麻黄汤羌活汤桂枝汤
三方见恶寒。加减法,俱详恶寒。

加减防风汤
防风荆芥羌活独活川芎甘草生姜芍药大枣此方家秘治三时太阳经身痛头痛风湿等症。

桂枝人参芍药汤
桂枝人参白芍药生姜甘草大枣此方治里气虚寒,发汗后身仍痛,邪仍在,脉沉迟,不可再发汗,故以小建中汤加人参,扶元气以逐表邪。

黄建中汤
白芍药甘草桂枝黄此方治表虚身痛,误汗亡阳者也。前以里气虚,不能逐邪外解而痛,故用建中汤加人参。
此以表气虚,不能卫外而痛,故用建中汤加黄。一以人参、桂枝同建功于内,逐邪于外;一以黄、桂枝同实表于外,固密卫阳。

四逆汤
附子干姜广皮甘草阴症身痛,四肢厥冷,以此方温里,加广皮,则阳气愈和。

理中汤
见漱水不咽。
阴症身痛,皆由中气虚寒,用理中汤,则阳气周流,表里通达。

犀角地黄汤
生犀角山栀生地赤芍药当归尾泽兰叶荆芥楂肉牡丹皮红花热邪不得外发,瘀热伏结血分,故发热面目皆黄,遍身疼痛。用此方清上焦之热,消上焦之血也。

桃仁承气汤
见蓄血。

人参白虎汤
潮热

羌活防风汤
发黄

防风神术汤
见头痛。

石膏神术汤
石膏熟苍术甘草此湿温身痛之方。上部痛,加防风、荆芥、白芷、川芎;下部痛,加防己、秦艽、黄柏。

大青龙汤
见烦躁。

平胃发表汤
家秘治寒热胸满无汗症。
羌活柴胡干葛枳朴半夏广皮
理肺发表汤
家秘治寒热喘咳无汗症。
羌活柴胡干葛枳壳桔梗桑皮上二方,家秘一以治胃主肌肉,胃家凝结,胃阳不得敷布作汗散邪;一以治肺主皮毛,肺受外邪,皮毛闭塞不得作汗。此二条不独治身痛,凡系散邪妙诀。足冷腰痛,加独活,夜间热,加升麻;汗少,加防风。
Tags:《身痛》 《六经》 《三阳》 《表邪》 《三阴》 《里寒》 《太阳》 《发热》 《无汗》 《麻黄汤》 《桂枝汤》 《防风汤》 《人参芍药汤》 《亡阳》 《地黄汤》 《承气汤》 《中暑》 《白虎汤》 《恶风》 《支节烦疼》 《风湿》 《身体烦疼》 《附子汤》 《防风神术汤》 《湿温》 《身重》 《风寒》 《四逆汤》 《理中汤》 《头痛》 《痰饮》 《痰火》 《时行》 《败毒散》 《呕吐》 《二陈汤》 《恶寒》 《温毒》 《内陷》 《阳病》 《腰痛》 《柴胡汤》 《少阳》 《下利清谷》 《误下》 《寒湿》 《短气》 《小便不利》 《中风》 《烦躁》 《大青龙汤》 《太阳病》 《烦热》 《目瞑》 《阳明》 《发狂》 《谷气》 《寒热》 《太阴》 《阴病》 《太阴病》 《少阴》 《厥阴》 《虚寒》 《气虚》 《小建中汤》 《表虚》 《中气》 《表里》 《犀角地黄汤》 《瘀热》 《潮热》 《发黄》 《发表汤》 《理肺发表汤》 《胃阳》 《皮毛》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头痛 下一篇[卷一] 寒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