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16页-[序例上] 升降浮沉_中药方集

TOP

 
本草纲目 - 第16页
[序例上] 升降浮沉
】 【繁体
李杲曰∶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浓者,浮而长;味浓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在人之身,肝心是矣。但言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浓者,即助秋冬之降沉,便是泻春夏生长之药也。在人之身,肺肾是矣。淡味之药,渗即为升,泄即为降,佐使诸药者也。用药者,循此则生,逆此则死;纵令不死,亦危困矣。
王好古曰∶升而使之降,须知抑也;沉而使之浮,须知载也。辛散也,而行之也横;甘发也,而行之也上;苦泄也,而行之也下;酸收也,其性缩;咸软也,其性舒,其不同如此。鼓掌成声,沃火成沸,二物相合,象在其间矣。五味相制,四气相和,其变可轻用哉。本草不言淡味、凉气,亦缺文也。
味薄者升∶甘平、辛平、辛微温、微苦平之药是也。
气薄者降∶甘寒、甘凉、甘淡寒凉、酸温、酸平、咸平之药是也。
气浓者浮∶甘热、辛热之药是也。
味浓者沉∶苦寒、咸寒之药是也。
气味平者,兼四气四味∶甘平、甘温、甘凉、甘辛平、甘微苦平之药是也。
李时珍曰∶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此非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权者,不能至此。
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Tags:《气味》 《五味》 《四气》 《本草》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序例上] 四时用药例 下一篇[序例上] 标本阴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