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轩医案-第197页-[《程杏轩医案》辑录] 施妇感证_中药方集
 
程杏轩医案 - 第197页
[《程杏轩医案》辑录] 施妇感证
】 【繁体
证逾三候,始而寒热溷淆,继则不寒单热,日晡热甚,黎明渐退。阅方初投逍遥,次用桃仁承气,愈医愈剧。食少便泻,足肿腹胀,热甚胀亦甚,热缓胀亦缓。若云肝气,未必发热,亦不必胀随热至。若云血痹,当在下焦,不应胀在中脘。求诸病因,非关气滞血凝,乃伏邪留着故也。《己任编》云∶秋时晚发,感证似疟,本是伏暑之病,暑必挟湿,盘踞膜原,膜原即中焦部位,邪伏既久,乘时而发。自里达表,是以外热内胀。至于便泻足肿,更属湿病无疑。欲消其胀,须祛其邪。邪一日不去,胀一日不除。所谓伤寒究六经,温暑辨三焦。上焦不解,势必蔓延,中下淡渗,佐以微辛。盖无形之邪,未可作有形攻击耳。前议服药汗出,热退胀减,伏邪外达之机。盖暑湿伏邪,与风寒外邪不同,新邪当先彻表,伏邪当先清里,里清表自解也。日来兼见咳嗽,泻仍未止,按外感以嗽为轻,腑病以通为补,嗽泻均系伏邪之出路,不可止遏。
安波按∶拟薄荷、山栀辛苦以清里热,茯苓皮、大豆卷、滑石、通草之甘淡以渗外湿,杏仁、橘红以开肺,半夏、佩兰以醒脾
Tags:《寒热》 《肝气》 《发热》 《血痹》 《气滞》 《晚发》 《湿病》 《六经》 《三焦》 《暑湿》 《风寒》 《咳嗽》 《外感》 《里热》 《醒脾》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程杏轩医案》辑录] 江妇崩证 下一篇[《程杏轩医案》辑录] 吴媪肺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