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选医衡-第59页-[卷下]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_中药方集
 
叶选医衡 - 第59页
[卷下]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繁体
噎膈反胃,多因于内伤,忧郁失志,及恣意酒食,纵情劳役,以致阳气内结,阴血内枯而成也。经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足太阳膀胱也。盖小肠热结,则小水短少,而火气不泄;大肠热结,则大解不利,而郁热难除;膀胱热结,则津液不充,而道路蹇涩;三阳并结,则前后之气不行。下既不行,则火邪上逆。气火上逆,则痰涎愈生。痰涎生则往来之气愈阻,而呕逆噎膈之证起矣。且也重伤之以七情,更感之以六气。或不戒炙爆肥腻之物;或妄投辛香燥热之剂,遂使火邪愈炽,津液枯,痰涎愈结,病情愈深,岂易疗哉?须分上中下三焦以治之。夫咽嗌梗塞,气不顺行,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其槁在吸门,名之曰膈。其或食下则胃脘作痛。烦闷不安,须臾吐出,食出而安,其槁在贲门,名之曰噎。噎者属上焦,其或食虽可下,良久复出。槁在幽门,名曰反胃,亦曰胃反,此属中焦。其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出完谷,小便赤,大便难,或如羊矢,其槁在阑门,亦名反胃。上属下焦。然壮者犹或可治,当用透膈疏气,化痰清火,健胃和脾之剂。经又曰∶噎膈多生于血干,反胃亦生于脾弱。东垣曰∶脾、阴也,血亦阴也,阴主静,内外两静,则脏腑之火何由而生?金水二脏有养,阴血自生,肠胃津液传化合宜,噎膈反胃之有哉?
Tags:《噎膈》 《反胃》 《内伤》 《阳结》 《三阳》 《太阳》 《小肠》 《阳明》 《大肠》 《津液》 《火邪》 《七情》 《六气》 《三焦》 《水饮》 《化痰》 《脏腑》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下] 三消证治论 下一篇[卷下]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