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第页-[卷之四十六] 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_中药方集
 
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六] 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 【繁体
《原病式》曰∶夫怔忡为病,躁扰动烦热,扰乱而不宁,火之体也。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甚于内则神志躁动,返覆颠倒。惟烦心不得眠,或以烦心呕哕,而为胃冷心痰者,非也。故烦心心痛,腹空热王,而发得食,热退而减也。或逆气动躁者,由水衰火旺,而犹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忪,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主,血富则心主自安矣。多因汲汲富贵,戚戚贫贱,又思所爱触事,不意真血虚耗,心主失辅,渐成怔忡。怔忡不已,变生诸证。舌强恍惚,善忧悲,少颜色,皆心病之候。《难经》云∶损其心者益其荣,法当专补真血。血若富,心主有辅,无不愈者。又有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令人怔忡。又有七情过伤,加以协饮所致,遂成五饮停蓄,堙塞中脘,亦令人怔忡。当随其证,施以治法。且如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皆主于心脾二经。盖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矣。伤于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于脾则胃气衰惫,而虑愈深。二者皆令人事则卒然而遂忘也。盖心主血,因血少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滞,脾不得舒,是病皆由此作。然治之法,必须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志之剂以调理。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淫七情,如此日渐安矣。且夫惊悸即动悸也。动之为病,惕然而惊,悸之为病,心下怯怯,如人所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事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人之所主心,心之所养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气之所肇端也。曰惊曰悸,其可无辞乎?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忡之谓。心虚而郁痰,则或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即动悸也。此则心虚而伤肾水,则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即去,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为悸。惊者去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去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温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若一概以刚燥用工,或者心火自炎,反助风热之证,可不慎乎?且前人析为怔忡健忘惊悸三证,名异病同,此立方之法,俾后之学人,当循规守矩,体前人之心,斯须之间,不可造次,致伤人命,反此实医之过欤。
Tags:《怔忡》 《烦热》 《不得眠》 《心血》 《血虚》 《舌强》 《风寒》 《暑湿》 《七情》 《健忘》 《神不守舍》 《胃气》 《气郁》 《六淫》 《心虚胆怯》 《神明》 《短气》 《自汗》 《浮肿》 《逐水》 《心气》 《风热》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 下一篇[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