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征-第页-[卷下] 干姜_中药方集
 
药征
[卷下] 干姜
】 【繁体
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嗽、下利厥冷、烦躁腹痛、胸痛腰痛
考证大建中汤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苓姜术甘汤证曰∶身体重、腰中冷。又云∶腰以下冷痛。
半夏干姜散证曰∶干呕吐逆、吐涎沫。
以上三方,干姜或四两,或诸药等分
人参汤证曰∶喜唾。又曰∶心中痞。
通脉四逆汤证曰∶下利清谷。又曰∶手足厥逆。又云∶干呕。
小青龙汤证曰∶心下有水气、干呕。又云∶咳。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
柴胡姜桂汤证曰∶胸胁满。又云∶心烦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欲呕吐。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曰∶咳胸满。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吐下。
六物黄芩汤证曰∶干呕下利。
以上九方,干姜皆三两。
栀子干姜汤证曰∶微烦。
甘草干姜汤证曰∶厥,咽中干、烦躁吐逆。
干姜附子汤证曰∶烦躁、不得眠
以上三方,干姜二两、一两,而四两之例。
四逆汤证曰∶下利清谷。又曰∶手足厥冷
以上一方,干姜一两半,而三两之例。
桃花汤证曰∶下利。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以上二方,干姜一两,而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其呕吐者,咳者、痛者、下利者之等,壹是皆水毒之结滞者也。
互考孙思邈曰∶无生姜,则以干姜代之。以余观之,仲景氏用生姜、干姜,其所主治,大同而小异;生姜主呕吐,干姜主水毒之结滞者也,不可混矣。
辨误本草以干姜为大热,于是世医皆谓四逆汤方中,姜、附热药也,故能温厥冷,非也。按厥冷者,毒之急迫也,故甘草以为君,而姜、附以为佐,其用姜、附者,以逐水毒也。何热之有?京师二条路白山街,有嘉兵卫者,号近江铺,其男年始十有三,一朝而下利,及至日午,无知其行数,于是神气困冒,医为独参汤与之。及至日晡所,手足厥冷,医大惧,用姜、附益多,而厥冷益甚,诸医皆以为不治。余为诊之,百体无温、手足擗地、烦躁而叫号、如有腹痛之状、当脐有动、手不可近。余乃谓曰∶是毒也!药可以治焉。知其死生,则我不知之也;虽然,今治亦死,不治亦死,等死,死治可乎?亲戚许诺。乃与大承气汤,(一帖之重十二钱)一服。不知,复与,厥冷则变为热、三服而神色反正,下利减半。服十日所,诸证尽退。由是观之医之于事知此药,解此毒耳。毒之解也,厥冷者温,大热者凉。若以厥冷复常为热药,则大黄、芒硝,亦为热药乎?药物之寒热温凉不可论,斯可以知已。
品考干姜本邦之产有二品,曰干生姜、曰三河干姜。所谓干生姜者,余家用之。所谓三河干姜者,余家不用之。
Tags:《水毒》 《呕吐》 《烦躁》 《胸痛》 《腰痛》 《大建中汤》 《半夏干姜散》 《干呕》 《等分》 《人参汤》 《四逆汤》 《下利清谷》 《小青龙汤》 《水气》 《肠鸣》 《柴胡姜桂汤》 《心烦》 《黄连汤》 《六物黄芩汤》 《附子汤》 《不得眠》 《手足厥冷》 《桃花汤》 《半夏丸》 《本草》 《逐水》 《独参汤》 《承气汤》 《寒热》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下] 杏仁 下一篇[卷下] 薤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