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第244页-[卷第八] 伤寒叙论_中药方集

TOP

 
太平圣惠方 - 第244页
[卷第八] 伤寒叙论
】 【繁体
论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而以至春者。
反大之病帝兴人虑故立时然此病也。俗人谓之横病。多不解疗。皆云日满自瘥。以此致枉者天下大半。凡始觉不佳。
便须救疗。若至于病。即汤食兢进。折其毒势。自然而瘥。必不可令病气自长。恣意攻人。
拱手待毙。斯为误矣。夫得病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灸。淋浴发汗则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则愈。若不解至三日。复一发汗则愈。若不解者。则勿复发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则愈。至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则可下之。若热在胃外。如误下之。其热乘虚入胃。然病要须下者。又不得留于胃中也。若胃实者。热毒为病。三死一生。若胃虚者。热毒入胃即胃烂矣。其微者赤斑出。此候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此候十死一生。以病患各有强弱。人有难易效相倍也。若得伤寒病无热。但狂言躁烦不安。
精气言语。与人不相主。当勿以火迫之。但以五苓散三二钱服之。可与新汲水一升。或一升半。可至二升。强饮之。指刺喉中吐之。随手便愈。若不便吐者。此病皆多不善。勿以余药吐也。又此病。不急以猪苓散及吐解之者。其毙速。亦可先以发表之药尤佳。病者过日不已则不是热。不可下之者。热毒承虚入胃。亦令胃烂斑出也。又春夏无大吐下。秋冬无大发汗。若冬及始春天寒。宜服神丹丸。亦可摩膏火灸。若末春夏月初秋。凡此热月。不宜火灸。
又不宜浓覆。宜服六味青散。若无丸散及煎。但用柴胡数两煎服。伤寒时行。皆可服也。亦可以发汗药发汗。不但一也。直至再三发汗不解者。当与阳实者宜转下之。其脉朝夕快者为实癖也。朝平夕快非癖也。转阳可早与服。但当少与。勿令下多。其间诸虚烦热者。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汗。若头不痛。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不可下也。如此外内皆不可攻。而医强攻之。必致危损。多死难痊也。虚烦者但当与竹叶汤。若呕者与橘皮汤。不愈可重与服之。若得病连服汤药发汗。汗不出者皆死病也。凡难得汗者可蒸之。如蒸中风法。蒸湿之气于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
凡病发热恶寒脉洪者。便宜发汗。后以粉粉之。勿令着风。若当发汗而其人适已失血。
及大和里甘可变诊内食小以滋鲜有日而渴欲饮水者。未宜多与也。为腹中热气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深矣。若至七八日大满。
也。
者。
Tags:《暑热》 《正气》 《解肌》 《赤小豆》 《瓜蒂散》 《误下》 《胃实》 《胃虚》 《狂言》 《精气》 《五苓散》 《六味青散》 《时行》 《烦热》 《恶寒》 《里实》 《中风》 《发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八] 辨伤寒脉候 下一篇[卷第七] 治膀胱虚冷小便滑数白浊..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