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疮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脐疮介绍

【概念】

脐疮是指小儿脐带脱落前,脐部为邪毒感染红肿热痛,或有脓水溢出者而言。若脐周红肿,发生于脐带脱落后,则称为落脐疮。

严格而论,本症初起脐部湿润浸淫之时,可称为脐湿,而脐周红肿热痛成脓之时,方可称为脐疮。此为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中不同证候的表现。在古医籍中,脐湿脐疮多在一篇中论述,本条只讨论脐疮。

【鉴别】

常见证候

毒热内盛脐疮:小儿脐部红肿热痛,化腐成脓,甚则糜烂,伴见壮热,烦急,啼哭,口干,唇红。舌红苔黄厚,指纹紫滞。

气血不足脐疮:脐部溃烂,脓血外溢,久不收口,脐周色暗或紫红,伴见低热,汗出,面色萎黄,不欲吮乳,腹胀,舌淡红,或暗红,苔少,指纹淡红。

鉴别分析

脐疮的发生乃因断脐之后,洗浴不慎,致脐伤湿,或水入脐中,或因脐带护理不当,致脐带被衣服磨擦,或暴力牵拉而过早脱落,使水湿邪毒侵入,或因尿布湿溃,久渍脐部,致使脐湿润不干,湿邪蕴毒,壅滞脐周,化热生腐而致脐疮。本节介绍的毒热内盛脐疮与气血不足脐疮,一为实,一为虚。实者,脐周红肿热痛,壮热,唇红,舌红等为实热之征;虚者,脐周紫暗,久不收口及面黄汗出,纳少,舌淡等皆为气血不足之象。其治疗,毒热内盛脐疮当治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气血不足脐疮,可治以益气养血,解毒生肌,方用解毒内托汤。二者均可配合外治法,如冰硼散,渗脐散等。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脐疮候》:“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也。”

《证治准绳·生下胎疾》:“因浴儿水入脐中,或湿棚袍,致脐中受湿,肿烂成疮。”

《证治准绳·脐风》:“肿湿经久不干,为脐湿,风湿相搏,令脐生疮久不差,为脐疮。”

脐疮

[卷之一] 噤风撮口脐风第三问
[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 脐风
[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 脐疮
[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 脐风
[集之一·初生门\初生] 浴儿法
[卷第三十七] 鱼脐疮第十三
[卷第十三] 中风痉第四
[卷第十一] 痫论第一
[卷第五] 初生脐肿湿第十六
[卷第五] 初生中脐风第十五
[卷一\初生门(上)] 脐湿脐疮
[卷第四] 论新生小儿
[针灸资生经第七] 疔疮
[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卷一] 痈疽部位名记
[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节·薄贴各方
[卷十六\婴儿部] 脐疮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 脐漏门主论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足鱼脐疮门主论
[卷四\小儿部] 脐疮、脐突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