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肿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唇肿介绍

【概念】

唇肿系指口唇部肿胀而言。文献中有“唇风”,“唇疽”等记载,其描述与本症相似。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唇肿:发病急骤,唇肿灼热,色红,表面无脱屑,按之稍软,多有痒感,或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遇热遇风加重,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风湿唇肿:发病较缓,唇肿色淡,摸之稍硬,多无自觉症状,口不渴,或腹泻,舌体胖,苔白,脉浮缓。

气滞血瘀唇肿:唇肿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漫肿而较硬,表面时有干燥脱屑,苔薄白,舌质紫暗,有时伴瘀血斑,脉涩或细缓。

鉴别分析

风热唇肿与风湿唇肿:二者都与感受风邪有关。但前者是因肺经蕴热,复感风邪,风热搏结而发,后者则因脾虚湿聚,风邪外袭,风湿蕴阻而致。由于热与湿的性质不同,所以临床见证亦各具特点。风热者,发病急骤,局部灼热,色红而有痒感,消退亦快;而风湿者,发病缓慢,局部皮肤色淡,发硬。在治疗上,前者宜宣肺清热疏风,方选荆防方,后者宜健脾燥湿疏风,方用健脾除湿汤。

气滞血瘀唇肿:多因情志所伤,经脉阻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所致。临床特点为:发病缓慢,迁延日久,局部皮肤色暗红,表面时有干燥脱屑,治宜活血通络,行气解郁,方选活血散瘀汤。

总之,唇肿属实证者多。局部红肿,发病迅速的多为风热,发病缓慢,局部色暗或淡,则为气滞血瘀,或风湿所致。结合脉证,不难区别。

【文献别录】

《外科正宗·唇风》:“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

唇肿

[卷之二\杂症门上] 虚劳
[集之三·心脏部一\发热] 实热
[卷六] 发热
[卷四\痘疮] 见点三日诀
[卷之四\虚劳门] 论有热虚劳
[集之三·心脏部一\发热] 实热
[集之三·心脏部一\发热] 辨证
伤风门
[卷第三十四] 紧唇第十
[卷第三十四] 唇肿第九
[卷第三十四] 唇口上生疮第五
遍身胎肿
[卷四\朱氏《痘疹定论》] 麻疹
[卷四\怡堂散记续编] 麻证续言
[头缝不合] 口舌牙疳咽喉简便方
清凉甘露饮
主治:茧唇。症见唇肿高突坚硬,或溃烂疼痛,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 (七)足厥阴肝经
[卷六\手阳明经穴主治] 考正穴法
[卷二] 疮肿
[卷十二\针灸门] 水肿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