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丸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导痰丸介绍

导痰丸--《活人方》卷二

【处方】黑丑3两,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朴消3钱,生矾2钱5分,枯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制法】浓萝卜汁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导利。主治停痰积饮,隐僻难除,形神壮健、正气未衰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早空心以姜汤送下。

【摘录】《活人方》卷二

导痰丸--《丹溪心法》卷二

【别名】导饮丸

【处方】吴茱萸3钱(制),茯苓1两,黄连半两,滑石7钱半,苍术(泔浸)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导饮丸(《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导痰丸--《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天南星半斤,大半夏(各不锉)半斤,白明矾半斤,生姜半斤(洗净,切作片),猪牙皂角4两(锉碎。上五味用瓦罐以水浸过为度,煮干令透,去白矾、生姜、皂角,止取南星、半夏锉焙,同后药同研为末),真紫苏子4两,萝卜子4两,麦糵4两(并炒),糖球子4两(去核,即山果子,又名猴楂)。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气滞,胸膈不利,喘咳气促,胁肋满胀,咳嗽多痰,鼻塞稠涕,气不升降,胸膈痞结。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淡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

导痰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引《玄珠经》

【处方】半夏6两(分作3处:1分矾水浸,1分肥皂角为末水浸,1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上余药在下,半夏在上,浸至10-15日,时时动水,令2药相透,冷相合1处,拣去巴豆、皂角、慢火煮干,取半夏切碎晒干),甘遂(制)2两,百药煎2两,僵蚕1两,全蝎2两。

【制法】上为末,用拣出皂角炼膏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实者25丸。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引《玄珠经》

导痰丸--《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黑牵牛(生,用头末)3钱,白矾(生用)1钱,猪牙皂角(生用)2钱,半夏少许,南星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冷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行气,免患中风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五更用温茶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

导痰丸--《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枯白矾半两,僵蚕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瘫痪,胸膈有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汤调下。良久吐顽涎为效;未吐再进,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

导痰丸--《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天南星4两,半夏4两,皂角半斤,生姜1斤。

【制法】不得犯铜铁器,用水浸高3指许,煮3遍,逐旋煮水干再添,候3遍毕,去生姜、皂角不用,只用半夏、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或50丸,以熟水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导痰丸

[卷一\调经下] 肥人白带多痰
[卷一\调经下] 形肥痰滞经闭
[卷一\调经上] 数月行经
二术膏
同苍附导痰丸主治: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苍附导痰丸
主治: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卷之三·利集] 眉骨疼眼症
[卷三\运气原证] 眉骨痛
[脏腑类] 〔附〕短气少气

[卷之二·杂症] 痰
[卷五\肿症] 痰饮
[第二卷\验方妙用] 消化法
[第二卷] 验方
[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卷之六十一\【附】眉棱骨痛候] 病机
[第八册\七窍门下] 舌
[第二册\诸气门] 痰饮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滞颐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内伤饮食] 百病皆生于痰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纵涎下多唾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