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丸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荜茇丸介绍

荜茇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荜茇 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肉豆蔻各30克 龙骨 诃黎勒皮 缩砂仁各15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肠胃久寒,大便鹜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荜茇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处方】荜茇 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末,化蜡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丸,纳龋孔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荜茇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荜茇(洗,炒)3两,干姜(白者,炮)1两半,胡椒(炒)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顺三焦,通肝气。主治肝元气虚,四肢劳倦,饮食不消,背痛头旋,或时寒热,肢节疼痛,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荜茇丸--《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胡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皮(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呕逆,心腹常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荜茇丸--《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荜茇1两,高良姜1两,肉豆蔻(去壳)1两,桂(去粗皮)1两,缩沙蜜(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术1两,胡椒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大便滑泄,及白痢脐腹多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粟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荜茇丸--《圣惠》卷五

【处方】荜茇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茯苓3分,槟榔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胡椒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荜茇丸--《圣惠》卷九十八

【别名】沉香荜拔丸

【处方】荜茇1两,沉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豆蔻(去壳)1两,茴香子1两,木香1两,石斛(去根,锉)1两,诃黎勒皮1两,山茱萸1两,桂心1两,干姜(炮裂,锉)1两,补骨脂(微炒)1两,巴戟1两,荜澄茄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积冷气,暖脾肾脏。主下元虚惫。

【用法用量】沉香荜拔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荜茇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荜茇1两,胡桃仁1两,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上焦热,下元虚冷,腹内雷鸣,胸膈气滞,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荜茇丸--《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荜茇1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半两,胡椒1两,厚朴2(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

|<< << < 1 2 3 > >> >>|

荜茇丸

[卷二\中寒门] 中寒门方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热阵
[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痢疾] 论外备用方
[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 论外备用方
[卷第十] 泻痢(呕吐附)疟
[卷第一百一十九] 牙齿疼痛
[卷第八十八] 虚劳不思食
[卷第八十七] 冷劳
[卷第八十三] 香港脚呕逆
[卷第七十七] 气痢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溏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上气
[卷第六十四] 冷痰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下焦虚寒
[卷第四十七\胃门] 胃虚冷
[卷第四十五]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脾脏虚冷泄痢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脾虚
[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 荜茇丸
[卷第五十九] 治久冷痢诸方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