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痛经介绍

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乳胀等症状,并影响劳动、工作和学习者,称为痛经。此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
【诊断】
临床表现
1.月经来潮后 1~2 天内出现约经1~2小时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渐轻,转为阵发性中等度疼痛,12~24 小时逐渐消失。
2.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多呈阵发性绞痛,剧烈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腹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3.部分患者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部疼痛不适或腰骶部疼痛感,在月经来临前或在行经时才发生剧痛。

痛经

单验方:大当归、艾叶
1日数次
中成药:七制香附丸、妇科十味片、元胡止痛片、益母草膏
每日2次。
归芍地黄汤加减
肝肾虚损:经期或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经量少,色黯淡,或有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治以调补肝肾。
八珍汤加减
气血虚弱:经期前后或经期小腹隐痛而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皓白,精神倦息。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荣,调补冲任。
清热调血汤
湿热下注: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平时小腹部时痛,经来疼痛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舌苔黄腻,脉弦数或灞数,治以..
温经汤加味
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涩滞不爽,色黯有块,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紧。治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膈下逐瘀汤
气滞血瘀:每于行经前一、二日或经期中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就减轻,伴胸胁胀满,乳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