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第页-[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十水_中药方集

TOP

 
圣济总录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十水
】 【繁体
论曰∶十水之病,肿从脚起,上气而咳,名为白水,其根在肺;肿从面目起,名为青水,其根在肝;肿从腹起,名为黄水,其根在脾;肿从脚趺起,名为黑水,其根在肾;肿从心起,名为赤水,其根在心;肿从腹起,名为气水,乍实乍虚,乍去乍来,其根在大肠;肿从头面起至足,名为垂水,其根在胆;肿从内起,坚块四肢小肿,名为石水,其根在膀胱;肿从四肢起,腹大,名为风水,其根在胃;肿从腹内起,名为里水,其根在小肠。凡此十水,生于脏腑,各从其根,究其所本,则肺与肾而已。故《内经》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盖肾气虚弱,水气胀满,上攻于肺,肺气孤危,肾为水害,子不救母,故阴精损于内,阳气减于外。三焦闭溢,水道不通,水满皮肤,身体痞肿。治之之法,备见于《内经》。故曰平治权衡,去菀陈,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也。
治水肿。十水丸方。
椒目(微炒,治白水)大戟(炒,治青水)甘遂(麸炒,治黄水)玄参(治黑水)葶苈(炒,治赤水)芫花(醋炒,治气水)赤小豆(治垂水)桑根白皮(炙,锉,治石水)泽泻(治风水)巴豆(去心、皮、膜,研,出油,治里水)上一十味等分,随病所在,增其所主药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压去油,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米饮下,以水下为度。未下日三服;既下,当节饮食。但得食干物耳。
又。十水丸方。
大戟(炒,治清水)葶苈(炒,治赤水)甘遂(炒,治黄水)本(去苗土,治白水)连翘(去梗,治黑水)芫花(炒令焦,治垂水)泽漆(叶,治风水)桑根白皮(炙,锉,治石水)巴豆(去皮、心,研,出油,治里水)赤小豆(治气水)上一十味等分,随证所主倍之,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饮下,日三,人弱者以意节之。
治十种水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寝卧不得,小便渐涩,腹胀气闷,水不入口,垂命欲死者。旧名葶苈散,赐名神助散方。
椒目(微炒三两)猪苓(去黑皮)泽泻(各四两)牵牛(炒令香五两)苦葶苈(纸上炒六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以葱白三茎,浆水一盏,煎取半盏,入清酒半盏搅匀。
稍热调下,空心服。良久即熟煮浆水葱白粥二盏,更入清酒一盏搅匀,面东热吃令尽。至午后,小便或大便通利,喘定肿减。隔日再服,百日消尽。
治十种水气。槟榔丸方。
槟榔(炮,锉三个)大戟(锉,炒半两)牵牛子(炒)滑石(碎)海蛤瞿麦穗旋复花甘遂(炒各一分)上八味,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商陆汤下。若作散,每服一钱匕,亦煎商陆汤调下,如躁,米饮调下。如取利后,继服葶苈丸。
葶苈丸方。
葶苈(炒)杏仁(不去皮各一分)上二味,捣研为细末,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煎杏仁汤下。
治十种水病。三消丸方。
朴硝(色青白者,炼熟二两)芒硝(色青白者)硝石(色青白烧之有金色者各一两同上二味研令极细)犀角(镑)椒目(微炒各一两捣罗为末,合三硝,重研令匀)葶苈(纸上炒)莨菪子(炒各一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二两以上三味别捣末,更与诸药合捣千杵)上八味,用大枣十一枚,煮熟,去皮核,炒令水尽和为剂,或硬即添少许熟蜜,杵千下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生姜汤下,加至二十丸,以利为度。不宜食饱,冲冒霜寒,并单衣受风冷,虽夏中亦宜就温。禁食咸味难消之物,不宜悲喜忧劳。兼不得近生产房室等事。惟得吃粳米、粟米、葱、薤、生姜、橘皮。禁盐一年,永不发动。
治十种水病。大海藻汤方。
海藻(洗去咸,焙)芫花(炒焦)猪苓(去黑皮)连翘泽漆(炒)郁李仁(去皮尖、双仁,研)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锉,炒)白蒺藜(炒各一两)本(去苗土)昆布(洗去咸,焙)大戟(炒)防己葶苈(炒)朴硝甘遂(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槟榔(煨,锉七枚)上一十八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服温服,日三,以利为度。
治十种水气,遍身洪肿,气喘小便赤涩。槟榔汤方。
槟榔(煨,锉三枚)牵牛子(炒)葶苈(隔纸炒)桑根白皮(炙,锉各一两)赤小豆(炒半合)郁李仁(去皮尖,炒一两)防己猪苓(去黑皮各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三,以利为度。
治十种水气。防己槟榔丸方。
防己槟榔(煨,锉)郁李仁(去皮尖,炒,研各三分)葶苈(纸上炒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用后方葶苈汤下葶苈汤方。
葶苈子(炒)桑根白皮(炙,锉)百合(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下前丸药,日三,以小便利为度。
若鼓气微结,加甘遂一两。
治十水。大黄丸方。
大黄(锉,炒)硝石大戟(去皮,炒)甘遂(炒)芫花(醋炒焦)椒目(炒出汗)葶苈(炒各一分)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桑根白皮汤下,日再,渐增,以知为度。
治十种水气。木香汤方。
木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术桑根白皮(炙,锉)桂(去粗皮各半两)木通(锉,炒三分)上六味,粗捣筛,别用牵牛子二两,于铁铫内,以纸衬手搅,乘热捣罗为末,每服以前药末三钱匕,同牵牛末一钱半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五更温服。平明时吃热生姜茶粥,次用芜荑、桑根白皮各一分,煮白羯羊肉半斤烂熟与吃。
治十种水气。神妙汤方。
香子(炒)乌药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童子小便半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治十水。定喘急。防己丸方。
防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大戟(炒)苦葶苈(纸上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细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熟水下,不拘时。
治十种水气腹胀。圣饼子方。
大戟甘遂(各一两)上二味,生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匕,以大麦面一两,新水和作饼子烧熟。每五更徐徐烂嚼茶下,移时小便多是效,未退再服。
治十种水气。四石丸方。
滑石井泉石(研)白石英(研)寒水石(研)砂(研细,水和作饼子,用湿面四两裹药饼烧紫色去面各二钱)白丁香(半两)续随子仁(二钱)上七味,捣研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第一日三服,第二日四服,第三日五服,以利为度,利已用次药补之。
治下水气补药。木香丸方。
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钱)蓬莪术(二钱)上三味,同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治十种水气。灵宝丸方。
滑石(好白者二两)腻粉(一两)上二味,先捣研滑石令极细,次入腻粉和匀,熬木瓜浓汁成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五更空心温米饮下,日只一服。服至五七日,觉脐腹撮痛,小便多为效。忌盐一百日,觉效便服补脾胃药。
治十种水气,大通三焦。此方《神仙经》中所载,天台山金坛石室中镌纪。但令人忌口,无不瘥者。再苏丸方。
大戟(炒)甘遂(炒)春大麦面(炒)巴豆(去心、膜,麸炒出油尽)干姜(炒)桂(去粗皮)大黄(锉,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心茶下,以利为度。
治水气心下痞紧,喘息气急,大肠秘结。鳖甲饮方。
鳖甲(去裙,醋炙)诃黎勒皮(煨)郁李仁(研)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桑根白皮(锉,炒)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各一两)槟榔(锉四枚)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水气头面俱肿,四肢无力,小便涩。海蛤丸方。
海蛤(研一两半)硝石(研二两)葶苈(微炒,研一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黄,研一两)上四味,捣罗为细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煎木通汤下,日二服。
治水气四肢不和,面目浮肿,小便涩,气急促。槟榔饮方。
槟榔(锉五枚)桑根白皮(锉,炒)陈橘皮(汤去白,焙)防己郁李仁(研各一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木通(锉二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水气面目浮肿,胸满短气小便不利。桑白皮饮方。
桑根白皮(锉,炒)赤芍药郁李仁(研)百合(各一两半)木通(锉二两)大腹(五枚)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Tags:《上气》 《大肠》 《石水》 《风水》 《小肠》 《脏腑》 《津液》 《气虚》 《水气》 《肺气》 《三焦》 《四极》 《缪刺》 《开鬼门》 《五脏》 《十水丸》 《赤小豆》 《等分》 《去油》 《喘急》 《神助散》 《五味》 《葱白粥》 《槟榔丸》 《杏仁汤》 《三消》 《大海藻汤》 《温服》 《气喘》 《槟榔汤》 《防己槟榔丸》 《大黄丸》 《桑根白皮汤》 《神妙汤》 《热服》 《防己丸》 《比圣饼子》 《大麦面》 《白汤》 《成膏》 《忌口》 《心下痞》 《木通汤》 《浮肿》 《槟榔饮》 《短气》 《小便不利》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涌水 下一篇[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水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