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第127页-[卷十四\腹中积聚] 诸湿肿满_中药方集

TOP

 
卫生宝鉴 - 第127页
[卷十四\腹中积聚] 诸湿肿满
】 【繁体

沉香海金砂丸
治一切聚积。散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
沉香(二钱)海金砂轻粉(各一钱)牵牛头末(一两)上为末。研独头蒜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灯草汤送下。量虚实加减丸数。取利为验。大便利止后服。

【海金砂散】
治脾湿太过。遍身肿满不得卧。及腹胀如鼓。
牵牛(半生半熟)白术(各一两)甘遂(半两)海金砂(三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倒流水一盏调下。食前。待宣利。止后服。以上二方。系太医刘仲安传。用之累累获效如神尤速。故录于此。

【续随子丸】
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
人参木香汉防己赤茯苓(面蒸)大槟榔海金砂(各五钱。另研)续随子(一两)葶苈(四两。炒)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圣灵丹
治脾肺有湿。喘满肿盛。小便赤涩。
人参(去芦)木香汉防己茯苓(寒食面煨)槟榔木通(各二钱。炒)苦葶苈(半两炒)上七味为末。枣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茯苓丸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木香(半两)赤茯苓(二两。一方一两)防己(二两)苦葶苈(四两。炒)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人参葶苈丸】
治一切水肿。及喘满不可当者。
人参(一两。去芦)苦葶苈(四两炒)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海藻散】
治男子妇人通身虚肿。喘满闷不快。
海藻大戟锦纹大黄续随子(去壳。各一两)上锉碎。用好酒二盏。净碗内。浸一宿。取出晒干后用。
白牵牛(头末一两。生用)桂府滑石(半两)甘遂(麸炒黄。一两)肉豆蔻(一个)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半两)上共前药一处为细末。大人每服二钱。气实者三钱。平明冷茶清调下。至辰时取下水三二行。
肿减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肿消忌盐鱼肉百日。○小儿肿服一钱。五岁以下者半钱。妇人有孕不可服。

白丸子】
治通身肿。及脾腹胀满。喘闷不快。小便赤涩。神效。
轻粉(半钱)桂府滑石(研炒)粉霜(研细炒。各四钱)砂(研炒)白丁香(杵如米。炒。真者)寒水石(火烧。研细。各三钱)上先将轻粉、滑石二味研匀。用油纸裹了。却更和白面作饼。再裹合药。用桑柴火烧。以熟为度。取出。与前四味一处研匀。水浸。蒸饼搦干为丸。如绿豆大。第一日每服二丸。煎生姜汤送下。食前。一日三服。第二日三丸三服。第三日四丸一服。第四日五丸亦三服。如觉小便多时。肿渐减。便休服白丸子。如小便未多。更服一日。至两服加作六丸做一服。一日亦三服。肿消为效。如服药至第三日。觉牙缝内痒痛。口气恶。便用漱口药。
黄连(去须)贯众(各等分)上为散。每用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龙脑少许搅匀。温漱之。每日煎一钱漱口。如肿消。忌盐鱼肉、冷硬果食。只吃粥百日。永瘥。如脏腑秘涩气实人。先服治肿海藻散。此药亲用。救人甚多。神效。

除湿丹
治诸湿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
乳香(研)没药(研。各一两)牵牛头末(半两)槟榔威灵仙赤芍药泽泻葶苈甘遂(各二两)大戟(炒。三两)陈皮(去白。四两)上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后服。如服药前后。忌酒二日。湿面两三日。食后。温淡粥补胃尤佳。

三花神佑丸
中满腹胀。喘嗽淋。一切水湿肿满。湿热肠垢沉积。变生疾病。久病不已。黄瘦困倦。血气壅滞不宣通。或风热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疼痛。风痰咳嗽。头目旋运。疟气不已。瘕积聚。坚满痞闷。酒积食积。一切痰饮呕逆。湿热腹满实痛。并宜服之。
轻粉(一钱)大黄(一两。为末)牵牛(二两)芫花(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两)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送下。无时。日三服。加至快利后。
却常服。病去为度。

十枣汤
太阳中风下痢。呕逆短气。不恶寒。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兼下水肿腹胀。并酒食积肠垢积滞。癖坚积。蓄热暴痛。疟气久不已。或表之正气邪热。并甚于里。热极似阴。反寒战。表气入里。阳气极深。脉微而绝。并风热烦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
甘遂芫花(慢火炒紫色。仲景与俗异。炒作熬。下凡言熬者同炒)大戟(各等分)上为末。水一大盏。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半钱。人实更加一钱。量虚实加减。

葶苈木香丸
水气通身虚肿。
人参汉防己(各一两)苦葶苈(炒。四两)木香槟榔木通白茯苓(去皮。面裹煨。各一两)上为末。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木香通气丸
导滞宽膈。塌肿进食。
南木香茴香(各一两。炒)槟榔(二两)海金砂破故纸(炒)陈皮(去白。各四两)牵牛(半斤。半生半熟)上为末。清醋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食后。

神秘汤
治病患不得卧。卧则喘。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通流。脉沉大。
白茯苓(去皮)木香(各半两)桑白皮紫苏叶橘皮(炒)人参(各七钱)上咀。水三升。入生姜七钱。煎至一升半。去渣。分作五服。食后。

消痞丸
治积湿热毒。甚者身体面目黄肿。心胁腹满。呕吐不能饮食。痿弱难以运动。
咽嗌不利。肢体焦。眩悸膈热。坐卧不宁。心火有余而妄行。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漏。三焦壅滞塞。热中消渴。传化失常。小儿疳积热。
木香官桂(各一分)青黛牵牛黄连黄芩(各一两)大黄黄柏葛根栀子薄荷藿香茴香(炒)浓朴(各半两)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无碍丸
治脾病横流。四肢肿满。
木香(半两)蓬莪术(炮)京三棱(炮)槟榔(生)郁李仁(汤泡去皮。各一两)大腹皮(二两)上六味为末。炒麦杵为粉。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无时。

【香苏散】
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陈皮(去白。一两)防己木通紫苏叶(各半两)上四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五皮饮】
治他病瘥后。或久痢之后。身体面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脉虚而大。此由脾肺虚弱。不能营运诸气。诸气不理。散漫于皮肤肌腠之间。故令肿满也。
大腹皮生姜皮赤茯苓皮桑白皮陈皮(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无时。日二服。此方异于局方。载中藏经。

牡蛎泽泻散
治脾胃气虚。不能制纳肾水。水溢下焦。腰以下有肿也。○金匮要略曰。
腰以下有肿。当利小便。
牡蛎(炒)泽泻蜀漆(洗去腥)葶苈(炒)栝蒌根商陆根海藻(以上各等分)上七味异捣。筛为散。更入臼中制之。自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内经云。咸味涌泄。牡蛎、泽泻、海藻之咸。以泻水气。湿淫于内。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泻之。蜀漆、葶苈、商陆、栝蒌之酸辛与苦以导肿。利小便以散水。
Tags:《沉香海金砂丸》 《肿胀》 《虚实》 《桑白皮汤》 《灵丹》 《赤茯苓丸》 《虚肿》 《白丸》 《粉霜》 《白丸子》 《等分》 《脏腑》 《除湿丹》 《浮肿》 《威灵仙》 《更衣》 《三花神佑丸》 《中满》 《风热》 《咳嗽》 《痰饮》 《腹满》 《滴水丸》 《十枣汤》 《太阳》 《中风》 《短气》 《恶寒》 《头痛》 《心下痞》 《积滞》 《正气》 《邪热》 《寒战》 《小便不通》 《实热》 《腰痛》 《葶苈木香丸》 《水气》 《通气丸》 《神秘汤》 《气逆》 《消痞丸》 《呕吐》 《咳血》 《便血》 《三焦》 《中消》 《疳积》 《无碍丸》 《气虚》 《温服》 《久痢》 《小便不利》 《肺虚》 《肌腠》 《牡蛎泽泻散》 《胃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四\腹中积聚] 胃气为本 下一篇[卷十四\腹中积聚] 腹中诸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