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广温热论-第页-[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小儿温热(添加)_中药方集

TOP

 
重订广温热论
[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小儿温热(添加)
】 【繁体
其次时,一名时痧。发于冬春者多,夏秋亦间有之。其病恒发于小儿,且易传染。其症身热烦闷,咳呛鼻塞,面目有水红光,咽痛气急,指尖时冷,所见皆肺经症。因于风热者轻,因于温毒者重。热一二日见点者轻,三五日见点者重;见点要周身匀朗,色鲜润,形高突,颗粒分明者为吉。如初起见点后,一日三潮,潮则热势盛,而烦躁加,超时方退,三日共作九潮,痧已齐透,然后徐徐回退,此为时之顺症,亦为风热之轻症。宜疏风解热为先,不可骤用寒凉,必兼辛散为要,加味翘荷汤主之。若初起壮热无汗,烦躁神蒙,见点细碎平塌,其色晦滞淡白,模糊一片,既出不潮,倏然隐没,亦有闭闷而不能发出,喘急昏闷者,此为时之逆症,亦为风热之险症。宜急急开达为要,新加麻杏石甘汤主之。
若温毒时,则较风热为尤重。其有二三日而方透者,有四五日而终未透者;或身肢虽达而头面不透,咳声不扬,喘逆气粗,闷伏危殆者。又有一现即回,旋增喘促,狂躁闷乱,谓之隐早者。更有痧虽外达,而红紫滞,或目封,或赤,谵语神昏,便闭腹痛,或便泄无度,种种热盛毒深之象,多由近来种牛痘盛行,胎毒未得尽泄,借此温毒以泄其蕴毒。故以寻常门旧法治之,必无济。宜先以瓜霜紫雪丹芳透于前,继以犀羚、芩连、丹皮、鲜地、石膏、人中黄,大剂清凉解毒,始得转重为轻,易危为安。透后,痰多、气急、咳嗽,甚则声哑、喉痛者,此毒不能尽发,郁于气分也。宜千金苇茎汤合陈氏清肺汤,宣通肺气。如伏邪未清,内伤阴分,而发热不止者,宜甘凉养阴,如沙参、地骨皮、麦冬、玉竹、云苓、霍斜、生地、白芍、丹皮、甘草之类,以救肺胃之阴液
至与痘辨法,凡时之出,三日而始尽,每日出二次,子时出者巳时散,午时出者亥时散,经三日而出六次,出透稠密无缝,方为吉兆,痘疹定论所谓喜稠密、痘喜疏朗是也。当其发热之初,咳嗽喷嚏,鼻流清涕,两眼胞肿,眼泪汪汪,面肿腮赤,初出顶平,即有清水,但摸不碍指。惟天花痘初出,虽极细密,必顶有宝盖为辨。若出时,切忌荤腥生冷,冒犯风寒,皆能使皮肤闭塞,温毒抑郁而内攻也。余每治时,始用防风解毒汤发之,继以缪氏竹叶石膏汤清之。未透,则芦根、葛根、茅根为必用之药;既透,则清燥救肺汤加减。
凡时症,上、中、下三焦均受邪侵,其出没有潮数,见点三日方齐,每日三潮,三日九潮,潮后渐渐退没,则毒尽透。若未潮足而早回,及一出而隐没太早,则邪伏于内,咳喘龈烂,喉哑咽痛,毒火上扰也;腹胀赤利,邪火下注也;身热神昏欲寐,毒闭伏于中也。宜急急提透疹清热解毒为治,如犀角、连翘、牛蒡、射干、元参、杏仁、楂肉、人中黄、银花,紫草、通草、瓜霜紫雪丹之类,必使毒外散,方有生机。此等方法,恒多奏效,特表出之。
Tags:《鼻塞》 《风热》 《温毒》 《烦躁》 《时方》 《疏风》 《翘荷汤》 《壮热》 《无汗》 《喘急》 《麻杏石甘汤》 《喘促》 《谵语》 《神昏》 《胎毒》 《紫雪》 《人中》 《咳嗽》 《苇茎汤》 《清肺汤》 《肺气》 《伤阴》 《发热》 《阴液》 《喷嚏》 《风寒》 《防风解毒汤》 《竹叶石膏汤》 《清燥救肺汤》 《三焦》 《邪火》 《透疹》 《清热解毒》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小儿温热(.. 下一篇[第一卷\温热总论] 论小儿温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