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第页-[卷三] 咳嗽_中药方集
 
医学心悟
[卷三] 咳嗽
】 【繁体
咳嗽症,虚劳门已言之。而未详及外感诸病因,故再言之。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爆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钟其能保乎?吾愿治咳者,作如是观。
大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或兼用人参胡桃汤,以润之;若汗多食少此脾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脾土以生肺金。若中寒入里而咳者,但温其中而咳自止。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症最重,用止嗽散,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若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
若燥火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栝蒌、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此外感之治法也》十二经见证而加减如法,则治无不痊。经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者,属肺脏,此即风寒咳血也,止嗽散加荆芥、紫苏、赤芍、丹参。咳而两胁痛,不能转侧,属肝脏,前方加柴胡、枳壳、赤芍。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属心脏,前方倍桔梗,加蒡子。咳而右胁痛,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属脾脏,前方加葛根、秦艽、郁金。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脏,前方加附子。咳而呕苦水者,属胆腑,前方加黄芩、半夏、生姜。咳而失气者,属小肠腑,前方加芍药。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属胃腑,前方去甘草,加乌梅、川椒、干姜、有热佐之以黄连。咳而遗屎,属大肠腑,前方加白术、赤石脂。咳而遗溺,属膀胱腑,前方加茯苓、半夏。久咳不止,三焦受之,其证腹满不食,令人多涕唾,面目浮肿气逆,以止嗽散,合五味异功散并用。投之对症,其效如神。
又以内伤论前症,若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用止嗽散,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若肾经阴虚,水衰不能制火,内热,脉细数者,宜朝用地黄丸滋肾水,午用止嗽散,去荆芥,加知母、贝母以开火郁,仍佐以葳蕤胡桃汤。若客邪混合,肺经变生虚热者,更佐以团鱼丸。若病势深沉,变为虚损,或尸虫入肺,喉痒而咳者,更佐以月华丸。若内伤饮食,口干痞闷,五更咳甚者,乃食积之火,至此时流入肺经,用止嗽散,加连翘、山楂、麦芽、卜子。若脾气虚弱,饮食不思,此气弱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此内伤之治法也。
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经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薛立斋云∶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肺气,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此诚格致之言也。然清火之药不宜久服。无论脉之洪大滑数,数剂后,即宜舍去。但用六味丸频频服之,而兼以白蜜、胡桃润之,其咳自住。若脾肺气虚,则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补土生肺,反掌收功,为至捷也。治咳者,宜细加详审。患咳者,宜戒口慎风。毋令久咳不除变为肺痿、肺疽、虚损、劳瘵之候,慎之戒之。
Tags:《咳嗽》 《虚劳》 《外感》 《风寒》 《暑湿》 《燥火》 《六淫》 《头痛》 《鼻塞》 《发热》 《恶寒》 《止嗽散》 《肺气》 《五味》 《异功散》 《中寒》 《湿气》 《干咳》 《润燥》 《咳血》 《胁痛》 《咽肿》 《喉痹》 《背痛》 《失气》 《小肠》 《大肠》 《遗溺》 《三焦》 《腹满》 《浮肿》 《气逆》 《内伤》 《七情》 《郁火》 《阴虚》 《客邪》 《虚热》 《团鱼丸》 《喉痒》 《月华丸》 《气虚》 《解表》 《肺火》 《肺气虚》 《腠理》 《频服》 《肺痿》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咳嗽] 止嗽散 下一篇[卷三\虚劳] 癸字号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