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第页-[卷之二·杂症] 痞满_中药方集

TOP

 
医碥
[卷之二·杂症] 痞满
】 【繁体
胸痹痞块)痞者,痞塞不开。满者,满闷不行也。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内满而外胀起;痞满,但内觉满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有在胸在腹之分,皆由中气不运。而所以致不运者,则或寒而凝闭,或热而胀,或食滞痰停,或气结怒郁,或脾湿不化,或血瘀不行,皆能致之。不特外邪陷入,结塞而成,如《伤寒论》所云也。
在胸者,理同胸痹。《金匮》谓∶阳微(寸脉微也,上焦虚寒。)阴强,(尺脉弦也,下焦寒盛。)即胸痹而痛,(阴邪上干胸中,微阳为寒所闭,不通而痛。)责其极虚。(上焦阳虚。)又云∶平人寒热,(非表邪也。)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上言正虚,此言邪实。即《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也,实谓痰饮之类。短气不足以息,以邪阻气道,呼吸喘促不利,非真气之短乏。)又云∶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迟,(上焦内气寒也。)关脉小紧数,(小为阳虚,紧数为寒痛,是中焦亦受病也。寸迟关数可疑。)栝蒌薤白白酒汤。(辛温行阳开痹。)又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比上证更甚矣。)栝蒌薤白半夏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犹云痛无休息,比上证又甚矣。)乌头赤石脂丸。又云∶胸痹缓急者,(其痛或缓或急也。)薏苡附子散。(视栝蒌汤为重,乌头丸为轻。)又云∶胸中气塞,短气,(不痛证轻。)茯苓杏仁甘草汤,或橘枳姜汤。(胸为气海阳邪干之则化火,火性开,不病痹也。病痹必阴邪干之,阴邪化水,水性凝,故令气塞。水盛于热,以茯苓汤利水;气盛于水,以橘枳汤行气。)又云∶心下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首条云阴弦,此云胁下气逆,乃肝肾之邪气上逆也。)枳实薤白桂枝汤(桂以伐肝)、人参汤。(上方散邪,此方补正。)又云∶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上条不过冲心,此则心痛而摇动,若悬空然。)桂枝生姜枳实汤。大抵胸为清阳之分,浊阴干之则气不行,为虚痞,甚则痰涎停聚为实痞,更甚则痛也。东垣谓∶痞,但满不痛。视胸痹有痛,证虽不同,理则无二。兀兀欲吐者,吐之,食郁上焦者亦然。一味栝蒌子炒熟,连皮煎,或丸,最能荡涤胸中垢腻。在腹中者,黄补中汤加升、柴。缘天地不交为否,猪苓、泽泻降天气使下济,升麻、柴胡升地气使上行。饮食停滞。轻者消痞丸枳术丸,(见伤饮食。)甚者槟榔丸(见伤饮食)下之。酒积杂病,下之太过致痞满者,升提其胃气,加血药。(下多亡阴,故补其血。)郁者,越鞠丸逍遥散。(并见郁。)湿者,胃散(见伤饮食)合五苓。(见伤湿。)气滞,四七汤。(见气。)痰滞,导痰汤。(见痰。)脾弱不运者,四君子汤异功散。(并见气)挟死血者,丹皮、江西红曲、穿山甲、降香、桃仁、红花、当归、童便、韭汁之属,郁怒者加香附。(童便制。)在腹亦有虚实之分,实而积久成形,即名痞块,于积聚门求之。
Tags:《胸痹》 《痞块》 《中气》 《虚寒》 《阴邪》 《平人》 《寒热》 《表邪》 《短气》 《痰饮》 《喘促》 《背痛》 《赤石脂丸》 《附子散》 《茯苓杏仁甘草汤》 《气海》 《阳邪》 《化火》 《行气》 《心下痞》 《下气》 《邪气》 《桂枝汤》 《伐肝》 《人参汤》 《补中汤》 《大消痞丸》 《枳术丸》 《槟榔丸》 《杂病》 《胃气》 《亡阴》 《越鞠丸》 《逍遥散》 《平胃散》 《气滞》 《导痰汤》 《君子汤》 《异功散》 《虚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杂症] 积聚 下一篇[卷之二·杂症] 痰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