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证治准绳-第页-[卷之三\杂证门下] 喘满_中药方集
 
女科证治准绳
[卷之三\杂证门下] 喘满
】 【繁体
岐伯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原疾之由,皆本于肺与气。然感外邪,则有太阳证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承气汤,若表邪未解,误服下利药,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若微喘者,桂枝浓朴杏子汤。汗出而喘,若无大热者,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发热而喘,或呕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主之。若阴证喘促者,四肢逆冷,脉息沉细,或寸大尺小,或六脉促疾,或心下胀满结硬,若冷汗自出,或大便频数,上气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气极虚,内外挟寒冷所致,使阴寒内消,阳气得复则愈,宜返阴丹主之。(以上诸方,并见伤寒准绳。)大概诸脏相乘而喘者,以杏子散。(本条。)如感寒伏热而喘者,以华盖散、(杂病嗽。)九宝汤。(杂病喘。)若暴寒向火,覆衣被过当,伤热肺实而喘促者,其状多有热证,宜洗心散,(杂病发热。)冷水调服。若因气宇不调,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汤(杂病气)。兼官局桔梗汤,(杂病痰饮。)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缗汤、(杂病喘。)橘皮半夏汤。(本条。)若不得卧,卧即喘者,此由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则浮而开,使气不得通流,其脉沉大,宜神秘汤。(杂病喘。)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痈疽,宜枣膏丸。(本条。)若上气喘者,神授汤。(本条。)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苏子降气汤(杂病气。)吞黑锡丹。(杂病头痛。)若尊年之人,素来禀赋太浓,不任热药者,不可轻投丹剂及诸热药,但以秘传降气汤心气饮。(俱杂病气。)论之梗概,不出于此矣。若素有香港脚而喘者,当作香港脚治之。又有骨蒸劳喘,自有专门,不敢滥及。

〔薛〕
东垣云∶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故咳嗽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治法∶若肺气虚弱,用四君子(杂病虚劳。)加枳壳、半夏。脾虚不能生肺,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七情气结,四七汤。(杂病气。)脾经郁结,归脾汤。(杂病健忘。)脾气虚弱,人参补肺散。肺经火盛,人参平肺散。肾水败浊,六味地黄丸。(杂病虚劳。)真阳虚损,八味丸。(虚劳。)或兼小便不利,为害尤速,非二丸不能救。一妇人伤风寒作喘,或用表散,愈而复患,仍用前药,其证益甚,饮食少思,胸腹不利,此因脾肺气虚也。予先用六君子汤加桔梗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一妇人患前证,属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而痊。后复患,其喘益甚,用前药不应,遂用黑锡丹二服喘止,仍用前二药而诸证痊。凡属邪气有余者,其证易识,治效亦速。其属元气不足者,变证不一,效非可以旦夕期也。

杏子散
治诸脏相乘喘急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细研如膏)麻黄根(为细末,等分)上和匀,煎橘皮汤调下二钱,无时。

橘皮半夏汤
(《和剂》)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
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计时。留两服滓并一服,再煎服。

枣膏丸
治息贲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
甜葶苈(炒,研)陈皮苦梗(各等分)上为末,煮枣肉丸桐子大,每服数丸,白汤下。许学士云∶余常停饮水积,食已必嚏,渐喘,觉肺系急,服此良验。

神授汤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橘红苦梗紫苏人参(各一钱)五味子(杵炒,三分)上姜水煎服。
治妇人喘促虚肿,快利小便即痒。
用生姜二两,取汁,白面三两,以姜汁搜作小剂,大半夏十个,打研入面中,作饼炙熟作黄色,为末,温熟水调下一钱,以小便通利为度。

天门冬丸
(《杨氏家传》)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天门冬(十两,去心秤)麦门冬(去心,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上二味为末,入地黄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煎汤送下。或服王氏《博济方》中人参荆芥散亦可。如面肿不已,经曰∶面肿曰风,故宜汗。麻黄桂枝,可发其汗,后服柴胡饮子去大黄。故论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治其经。治俞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家围魏救赵之法也。

人参补肺汤
肺痈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咳唾脓血,发热作渴,小便不调。
人参黄(炒)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各一两)山茱萸(去核)山药(各二钱)五味子(杵)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七分)熟地黄(自制,一钱五分)牡丹皮(一钱)上姜水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金,患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膈不利。
人参青皮茯苓天门冬陈皮地骨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杵)桑白皮(炒,一钱)上姜水煎服。
Tags:《淫气》 《阳证》 《无汗》 《麻黄汤》 《阳明》 《恶寒》 《腹满》 《潮热》 《承气汤》 《表邪》 《黄连汤》 《发热》 《小青龙汤》 《阴证》 《喘促》 《冷汗》 《气喘》 《咽喉》 《返阴丹》 《杂病》 《肺实》 《洗心散》 《调服》 《桔梗汤》 《痰饮》 《千缗汤》 《水气》 《神秘汤》 《息贲》 《寒热》 《上气》 《苏子降气汤》 《黑锡丹》 《头痛》 《秘传降气汤》 《骨蒸》 《胃虚》 《咳嗽》 《短气》 《皮毛》 《精神》 《气虚》 《虚劳》 《补中益气汤》 《劳倦》 《七情》 《归脾汤》 《健忘》 《脾气》 《补肺散》 《人参平肺散》 《六味地黄丸》 《八味丸》 《小便不利》 《伤风》 《肺气》 《君子汤》 《命门》 《八味地黄丸》 《邪气》 《变证》 《喘急》 《等分》 《寒痰》 《恶心》 《涎唾》 《身重》 《昏愦》 《中寒》 《温服》 《白汤》 《肺系》 《五味》 《虚肿》 《烦热》 《浮肿》 《地黄膏》 《逍遥散》 《人参煎》 《柴胡饮》 《补肺汤》 《肺痈》 《虚火》 《肺痿》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杂证门下] 呕吐 下一篇[卷之三\杂证门下] 咳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