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页-[卷六] 寒热_中药方集

TOP

 
保婴撮要
[卷六] 寒热
】 【繁体
经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热往来,此乃阴阳相胜也。
故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阳气并于阳,则发热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入阴中,则发热。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阴阳不归其分,则寒热交争也。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阴阳相胜,虚实不调,故邪气更作而寒热往来,或乍寒乍热也。少阳胆者,肝之府,界乎太阳阳明之间,半表半里之分,阴阳之气,易于相乘,故寒热多主肝胆经症,以小柴胡汤加减调之。若只见寒热,起居如常,久而不愈,及大病后,元气未复,悉属阴虚生热,阳虚生寒,宜用八珍汤补之,甚者十全大补汤。有食积为病亦令寒热,用保和丸消之。若兼呕吐泄泻,用六君子汤。厥冷冻饮料热,人参理中丸。作渴不止,七味白术散。食积既消,而寒热尚作者,肝邪乘脾所胜,侮所不胜也。用异功散加柴胡、山栀。其疟症寒热,详见疟门。
治验一小儿十四岁,朝寒暮热,或时发寒热,则倦怠殊甚,饮食不思,手足指冷,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各二十余剂,渐愈。后因用功劳役,前症复作,更加头痛,脉虚两寸尤弱,朝用补中益气汤、蔓荆子,夕用十全大补汤,两月余而痊。但劳役仍复寒热,服前二汤稍愈。毕姻后,又用功过度,朝寒遍体如冰,暮热遍身如炙,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桂,暮用八味丸五味子,各五十余剂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壮热便秘,服清凉饮,愈而复作,服地骨皮散,更潮热。又服芩、连、四物,不时寒热,体倦少食而热,或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余谓肝脾虚热。夕用地黄丸加五味子,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而瘥。
一小儿寒热不愈。诊其乳母,左关脉弦数,左胁作痛,遇劳则遍身瘙痒,遇怒则小便不利,此因肝经血虚郁火所致也。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诸症顿退。又用加味逍遥散,母子并痊。
小儿发热切牙,乍寒乍热,耳内痛痒,缘乳母有肝火所致,用柴胡清肝、栀子清肝二散,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每日子时分发热,遍身如灸,午未时则寒,足骨如冰至膝,至子时分,热仍作,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参、各三钱、附子三分,夕用大剂四君子汤加当归一姜桂五分,各数剂。乃朝用十全大补汤,夕用六君子汤,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而寻愈。
一女子十五岁,寒热,月经先期,两寸脉弦出鱼际。此肝经血盛之症,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乌梅治之而愈。后寒热消瘦,月经过期,乃肝脾二经血气虚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羌活冲和汤
治太阳无汗,发热头痛恶寒,春强,脉浮紧。又治非时暴寒人中之头痛,恶寒发热,宜此汤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
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半)川芎甘草细辛白芷生地黄黄芩(各一钱)上水煎服。

八珍汤
(四物、四君合用,四物见急惊,四君见内钓
十全大补汤
(方见自汗
六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异功散
(三方见内钓)
人参理中丸
(方见冷泻)
保和丸

补中益气汤
(二方见虚羸)
地骨皮散
(方见潮热)
芩连四物汤
(即四物二连汤加黄芩,方见潮热)
地黄丸

八味丸
(即地黄丸加五味子、肉桂。二方见肾脏)
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柴胡清肝散

栀子清肝散
(二方见发热)
Tags:《阳虚则外寒》 《阴虚》 《阳盛》 《阴盛》 《寒热》 《发热》 《寸口》 《恶寒》 《虚实》 《邪气》 《少阳》 《太阳》 《阳明》 《半表半里》 《柴胡汤》 《八珍汤》 《补汤》 《保和丸》 《呕吐》 《泄泻》 《君子汤》 《理中丸》 《七味白术散》 《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 《头痛》 《大补汤》 《八味丸》 《五味》 《壮热》 《地骨皮散》 《潮热》 《虚热》 《小便不利》 《血虚》 《郁火》 《小柴胡汤》 《逍遥散》 《小儿发热》 《肝火》 《假热》 《四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 《月经》 《消瘦》 《气虚》 《六味地黄丸》 《冲和汤》 《无汗》 《人中》 《恶寒发热》 《麻黄汤》 《急惊》 《内钓》 《自汗》 《芩连四物汤》 《二连汤》 《柴胡清肝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伤寒夹惊夹食 下一篇[卷六] 潮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