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第183页-[卷七\针灸门] 穴_中药方集
 
普济方·针灸 - 第183页
[卷七\针灸门] 穴
】 【繁体

天容二穴
在耳下曲颊后。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太阳脉气所发。主颈项痈。不能言颈肿项痛。不可顾。耳嘈嘈若蝉鸣。咳逆呕沫。上气喘息。齿噤喉痹寒热。咽如鲠。又云。针入一寸。西方子云。又名大容(小肠)。

天牖二穴
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明堂云。发际上一寸陷中)。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面肿眼合。先取。后针天牖风池即瘥。若不先针即难疗。明堂经云。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下经云。灸三壮。西方子云。发际上一寸不灸。又云。发际宛宛中。主瘰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中痛。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铜人经云。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夜梦颠倒。面青无颜色。
针入五分。不宜灸(三焦)。资生经云。铜人经明堂上经皆云。不宜灸。下经素问注乃云。灸三壮。恐凡禁穴许炙一壮至三壮也已。

天窗二穴
一名窗龙。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
针三分。明堂经云。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铜人经云。手太阳脉气所发。西方子云。治耳痛及痔漏颈痛(小肠)。

天鼎
(一名天顶)
二穴
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灸三壮。针三分。忌同。
明堂下经云。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中。灸十壮。素问气府注云。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同身寸之半。按甲乙经作寸半。铜人经云。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西方子云。在曲颊下一寸。人迎后(大肠)。

扶突二穴
一名水穴。在人迎后寸半。灸三壮。针三分。素问注云。在颈当曲颊一寸人迎后。仰而取之。铜人经云。在气舍后一寸半。灸三壮。主舌本出。咳逆上气。咽中鸣喘。多唾喘饮。喉中如水鸡鸣。又云。手阳明脉气所发(又)。

缺盆二穴
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灸三壮。针三分。素问云。针二分。不宜刺太深。使人逆息也。明堂经云。肩上横骨陷中(素问同)。肩上是穴。铜人经云。治寒热瘰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西方子云。主哽噎。胸热息贲。胁下气上冲。铜人经云。在肩下横骨陷中。明堂乃云。在肩上横骨陷中。
又云。肩上是穴。恐铜人误下字也(胃)。

人迎二穴
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旁。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禁灸。灸之不幸伤人。针四分。铜人经云。治吐逆霍乱。脑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又)。

水突二穴
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卧(又)。

气舍二穴
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
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强不得回顾。西方子云。主肩肿。哽咽食不下也(又)。
Tags:《阳脉》 《气喘》 《喉痹》 《寒热》 《小肠》 《缺盆》 《完骨》 《明堂》 《得气》 《头风》 《鼻塞》 《少阳》 《项强》 《三焦》 《动脉》 《耳鸣》 《肩痛》 《太阳》 《耳痛》 《同身寸》 《阳明》 《咽肿》 《人迎》 《大肠》 《舌本》 《上气》 《多唾》 《横骨》 《上横骨》 《水气》 《咳嗽》 《息贲》 《下气》 《误下》 《大脉》 《结喉》 《脏气》 《霍乱》 《咳逆上气》 《喉痈》 《短气》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七\针灸门] 穴 下一篇[卷七\针灸门] 穴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