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家正眼-第63页-[卷二] 弱脉(阴)_中药方集
 
诊家正眼 - 第63页
[卷二] 弱脉(阴)
】 【繁体

体象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
右关土寒,水谷之。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若见,阳陷可验。
【按】弱之为义,沉而细小之候也。叔和《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何其彰明详尽也。伪诀乃借叔和之名以欺世者,而反以弱脉为轻手乃得,是明与叔和相戾;且是濡脉之形,而非弱脉之象矣。因知高阳生误以濡脉为弱,弱脉为濡,不意欲立言之人,而不加考据乃尔耶!即黎氏浮沤之喻,亦误以濡脉为弱脉矣。夫浮以候阳,阳主气分;浮取之而如无,则阳气衰微,确然可据。夫阳气者,所以卫外而为固者也,亦所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者也。弱脉呈形,而阴霾已极,自非见,而阳何以复耶!《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脉弱以涩,是为久病。”愚谓弱堪重按,阴犹未绝,若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矣。仲景云∶“阳陷入阴,当恶寒发热。久病及衰年见之,犹可维援。新病及少壮得之,必死安待。”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Tags:《弱脉》 《健忘》 《肺虚》 《自汗》 《短气》 《濡脉》 《三焦》 《五谷》 《胃气》 《恶寒》 《发热》 《气虚》 《阴虚》 《胃虚》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 紧脉(阴中之阳) 下一篇[卷二] 濡脉(阴中之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