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宗三昧-第16页-[口问十二则] 问从脉不从证从证不从脉_中药方集

TOP

 
诊宗三昧 - 第16页
[口问十二则] 问从脉不从证从证不从脉
】 【繁体
问古人治例。有从证不从脉。从脉不从证。一病而治各不同。或愈或不愈者。
其故何也。答曰。此节庵先生以南阳治例。下一注脚也。惜乎有所未尽耳。盖从证从脉。各有其方。如脉浮为表。治宜汗之。然亦有宜下者。仲景云。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脉沉为里。治宜下之。然亦有宜汗者。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脉促为阳盛。当用芩葛清之。
若脉促厥冷。非灸百会以通其阳不可。此非促为阳盛也。脉迟为寒。当用姜附温之。若阳明病脉迟。不恶寒
身体然汗出。则用大承气。又非迟为阴寒也。此皆不从脉之治。以其证急也。又如表证汗之。乃常法也。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痛。当温之。宜四逆汤里证下之。亦其常也。日晡发热者属阳明。脉浮虚者宜发汗。用桂枝汤结胸证具。当与陷胸下之。脉浮大者不可下。当与桂枝人参汤温之。身体疼痛。当以麻桂汗之。然尺中脉迟者不可汗。当与小建中汤和之。此皆不从证治。以其脉虚也,一病而治各不同。或愈或不愈者。良由不明受病之故。尝考内经多有同一见证。而所受之经各别。所见之脉迥殊。其可执一例治乎。况医有工拙。病有标本。假令正气有权之人。无论治本治标。
但得药力开发病气。元神自复。若正气本虚之人。反现假证假脉。而与苦寒伐根之药。变证莫测矣。故凡治邪气炎威。正气骤脱之病。制方宜猛。盖暴邪势在急追。骤虚法当峻补。若虚邪久淹。羸弱久困之病。不但制方宜缓。稍关物议之味。咸须远之。是以巨室贵显之家。一有危疑之证。则遍邀名下相商。补泻杂陈之际。不可独出己见。而违众处方。即不获已。亦须平淡为主。倘病在危逆。慎勿贪功奏技。以招铄金之谤也。
Tags:《阴病》 《发热》 《附子细辛汤》 《阳盛》 《阳明》 《恶寒》 《头痛》 《四逆汤》 《里证》 《桂枝汤》 《结胸》 《人参汤》 《小建中汤》 《标本》 《正气》 《变证》 《邪气》 《虚邪》 《补泻》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口问十二则] 问内经脉有阴阳说 下一篇[口问十二则] 问病同脉异病异治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