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灯续焰-第102页-[卷八] 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_中药方集

TOP

 
医灯续焰 - 第102页
[卷八] 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 【繁体
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从吉,浮大延久。
心腹之痛,其类甚多。此仅言有九者,亦举其要耳。曰饮、曰食、曰风、曰寒、曰热、曰悸、曰虫、曰忤、曰疰。饮者,痰饮也。痰饮留中,清阳淆浊,故痛。(兼见气喘、痞闷等证,其脉滑,宜二陈汤、丹溪海蛤丸、前胡半夏汤之类。)食者,食物也。食物停积,气碍不行,故痛。或勉食寒凉馁败之物,扰乱中和,亦痛。(兼见胀满、呕嗳食臭、恶食等证,其脉紧滑,宜加味枳术丸、香砂胃散之类。)风者,风邪也。乘虚内干,邪正相搏,故痛。(兼见自汗恶风等证,其脉缓,宜香苏散、参苏饮之类。)寒者,寒邪也。乘虚内袭,荣脉凝泣,故痛。(兼见恶寒、呕逆、喜温等证,其脉紧,宜五积散、苏合香丸之类。)热者,火也。火郁不发,熏蒸于中,故痛。(兼见恶热热中嘈杂吞酸等证,其脉数,宜统旨清中汤、越鞠丸左金丸之类。)悸者,心中动悸也。中气空虚,乍有所触,不能持定,故痛。(兼见心慌、心悸、恍惚等证,其脉虚微,痛而欲按,宜黄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虫者,虫积也。饮食不节,寒热不时,以致虫动。虫动则攻冲上下,故痛。
(兼见面黄白斑驳、呕吐清水沃沫,或作或止,或痛处动欲痛等证,其脉大小不匀,宜九痛丸、剪红丸、芜荑散、仲景乌梅丸、万应丸、集效丸之类。)忤者,客忤也。不正之邪,一时干忤,乱其清道,挠其运机,故痛。
(兼见吐逆、头目不清,或妄见妄言,或不知人等证,其脉数动,宜苏合丸、备急丸紫金锭、九痛丸之类。)疰者,尸疰也。如蛊如蛀,不识何因。或去或来,痛无定所。此得之亡人所传,即传尸气也。
(兼见骨蒸吐血咳嗽劳损诸证,其脉微弱而数,宜于劳病门选方对证用之。)外有瘀血痛、厥心痛、真心痛三种。瘀血痛者,痛在胃脘。或热饮食,或极呕吐,致伤胃脘,络血迸溢。瘀留于中,气为所碍,或作或止,或食下痛甚,或饮汤水作呃。其脉涩。(宜二陈汤、桃仁、红花、五灵脂、玄胡、香附、韭汁、藕汁、红曲之类。)厥心痛者,因诸脏腑经络有循胃口上膈者、(手太阴肺。)有络肺下膈者、(手阳明大肠。)有下膈属胃络脾者、(足阳明胃。)有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者、(足太阴脾。)有络心下膈抵胃者、(手太阳小肠。)有夹脊者、(足太阳膀胱。)有络心注胸中者、(足少阴肾。)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者、(手厥阴心包络。)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者、(手少阳三焦。)有下胸中贯膈者、(足少阳胆。)有夹胃上贯膈,布胁肋者、(足厥阴肝。)有循腹里上关元者、(奇经任脉。)有并于脊里者、(奇经督脉。)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者、(奇经冲脉。)有入里维络诸阴者,(奇经阴维脉。)是诸脏腑经络及任、督、冲、维之脉。气有厥逆,则经有偏盛。而当脉所过如胃口、胸、膈、心包、膻中、脊、胁、脐、腹等处,随经相引而痛。乃诸经之痛,岂心痛哉。(诸经之痛,则随经有兼见之证。如肺经痛,恶寒、气急、胀满、痛引缺盆,宜参苏饮、香苏散、苏合丸之类。大肠痛,上引膈,肠鸣口干,宜四七汤、枳桔二陈汤之类。胃痛,引脾及膺乳、呕吐,宜二陈汤、平胃散、东垣温胃汤、来复丹之类。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胀善噫、善呕、食不下,宜二陈汤、香砂平胃散理中汤、来复丹之类。小肠痛,引膈胃,肠鸣,宜二陈汤、四七汤、苏合丸之类。膀胱痛,引腰脊,恶寒,宜参苏饮、东垣天台乌药散。肾痛,引胸中腰脊,心如饥、上气、喝喝而喘、善恐,宜半硫丸、乌药顺气散之类。心包痛,引包络胸胁,胸胁支满、心动、心烦、喜笑,宜二陈汤、铁瓮先生交感丹之类。三焦,痛引心包膻中,耳鸣,宜二陈汤、越鞠丸之类。胆痛,引胸膈胁肋、口苦太息振寒,宜二陈汤、温胆汤、小柴胡汤之类。肝痛,引膈胃胁肋,嗌干、呕逆、胸满,宜二陈汤四七汤、来复丹之类。)真心痛者,真脏痛也。
盖心为一身君主,神明所居,邪不易侵,病不易及。必也真脏自虚,神明失守,致心包厥痛之邪,乘虚而入。
《难经》言其痛甚但在心。但在心,则毫不控引他处。必兼见神昏舌短,手足青冷。斯为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之真心痛耳。以上诸痛,若脉见细迟,是气减舒徐,厥邪衰退之象,理应从吉。设或大浮,知邪方盛。况心腹里证而得表脉,更非所宜。虽不至于殒躯,亦难愈也。
Tags:《痰饮》 《气喘》 《二陈汤》 《枳术丸》 《平胃散》 《自汗》 《恶风》 《参苏饮》 《恶寒》 《五积》 《合香丸》 《熏蒸》 《恶热》 《热中》 《嘈杂》 《吞酸》 《越鞠丸》 《左金丸》 《中气》 《心悸》 《补中益气汤》 《君子汤》 《虫积》 《寒热》 《呕吐》 《乌梅丸》 《客忤》 《备急丸》 《紫金锭》 《骨蒸》 《吐血》 《咳嗽》 《真心痛》 《脏腑》 《经络》 《太阴》 《阳明》 《大肠》 《太阳》 《小肠》 《少阴》 《心包络》 《厥阴》 《膻中》 《少阳》 《三焦》 《奇经》 《任脉》 《督脉》 《冲脉》 《阴维脉》 《缺盆》 《肠鸣》 《胃痛》 《香砂平胃散》 《理中汤》 《天台乌药散》 《上气》 《善恐》 《半硫丸》 《心烦》 《耳鸣》 《口苦》 《善太息》 《振寒》 《温胆汤》 《柴胡汤》 《神明》 《神昏》 《舌短》 《里证》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八\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附方 下一篇[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附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