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_治疗肺癌的参考方案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TOP

 
肺癌
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
  用于癌症晚期不能手术又不能进行放疗、化疗的病人,或放疗、化疗的间歇期,患者脾胃尚可,此时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兼顾脾胃。
】 【繁体

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

采用中医中药结合西医西药治疗肺癌应相互取长补短,辩证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减轻西药的刚作用,从而明显提高疗效。运用中医中药时必须处理好辨病与辩证,整体与局部,祛邪与扶正等3个关系,抓住主要矛适不断解决,使之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以中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都用于癌症晚期不能手术又不能进行放疗、化疗的病人,或放疗、化疗的间歇期,患者脾胃尚可,此时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兼顾脾胃。常刚的基本方药如下:

1.未分化:龙葵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雷公藤15g,干皮9g。

2.腺癌:乌骨藤30g,槲寄生30g,前胡15g,苦参15g,山慈菇15g打碎。

3.鳞癌:牛蒡子20g,广豆根15g,牡荆子或牡荆叶30g,天冬30g,半枝莲30g。

以上3方根据辨病与辩证论治的原则,选择3~4种药加入辨证方中用之。每天1剂、煎2遍,日3-4次分服。辨证加减的常用方药:

气虚:如气短乏力,时易自汗,脉弱者加党参15g,黄芪30g,玉竹15g,其者加生晒参10g。

血虚:如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战白,舌质淡,脉弱者加热地15g,当归15g,煅赭存15g,阿胶15g烊化冲服

牌虚:如纳减便溏,腹胀乏力者加白术15g,茯苓15g,苡仁30g,白篇豆15g。

阴虚:如低热甚,盗汗,口干燥,颧红,舌光无苔,脉细各加天麦冬各15g,整甲15g,龟板15g,北沙参15g,女贞子15g。

阳虚:如畏寒、腰腿酸软、小便清长,或浮肿、舌淡营白、脉沉细者加仙灵牌15g。肉苁蓉15g,仙茅10g,补骨脂15g,地附子10g

毒热壅盛:如发热咳嗽,疾黄粘稠,舌红,脉数者加野荞麦跟30g,鱼腥草20g后下,黄连9g,青黛3g,分3次冲服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

胸痛:加白屈菜10g,玄胡粉6g分冲,徐长卿15g,犀黄丸9g,次分3服。

咳嗽:加川贝粉6g分冲,蜜炙马兜铃9g,前胡15克,批机叶20g,杏仁:10g。

咳血:加羊蹄根15g,仙鹤草30g,白芨粉12g,分3次冲服,三七粉9g分3次冲服,蒲黄炒阿胶15g烊化冲服。

胸水:加半边莲30g,葶苈子15克包煎,醋炒芫花9g,猪苓20g。

淋巴转移:加光慈菇15g,魔芋30g先煎1小时。

骨转移:加汉防已15g,肿节风30g,制首乌9g,闹羊花扮0.5-1g日3次分服,止痛较好。

手术后:一般见虚症较多,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清理余毒为辅,以加速体力和脏腑功能的恢复。常用基本方药,党参13g,黄芪30g,白术15g,伏苓15g,北沙参15g,红枣10个,陈皮9g,生姜6g。清理余毒可根据病理诊断,选用前述祛邪方药中的2~3种药。此外,如胃纳不振加生三仙各10g,佛于10g或藿秀10g,白蔻仁5g;阴虚低热加功劳叶15g,知丹10g,青蒿15g或地骨皮15g,黄柏10g;血虚加当归15g,炼赭石15g,制首乌15g;自汗盗开加煅牡蛎20g,五味于9g,碧桃干15g,浮小麦15g;疾多加桔梗10g,枇叶20g,法丰夏10g,橘红9g;咳加川贝粉6g分冲,百部15g;气肺热者加蜜炙马兜铃9g;外感风寒者加炙麻黄9g。以上方药可按辨证论治原则,有的放矢,灵活应用,酌情选药。

放疗时的反应,多见热毒伤阴,治以清肺养胃滋肾为主。常用基本方药:天老冬各15g,元参15g,女贞子30g,北沙参15g,石斛15g,白芍15g,双花15g,草根30g,黄芪30g。本方宜于放疗开始时即时服用,若等到发生反应时才用,则为时已晚,势必影响疗效。此外,如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加仙鹤草30g,五味子10g,补骨脂15g,当归15g,红枣10个,生晒参10g或人参叶10g;纳差加生三仙10g,石斛15g,苦参9g;恶心呕吐加法丰夏15g,竹茹20g,生姜10g。如果发生放射性肺炎用清肺凉血化察法:生石膏30g,鱼腥草30g,后下,赤芍15g,生甘草15g,野麦根30g,炒黄芩15g,丹参20g,猪茯荟各15g,知贝母各10g。

化疗时的反应,以药毒伤及气血,脾胃,肝肾为多,常用解毒,调脾胃,补气血,养肝肾为主的方药: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陈皮10g,女贞子30g,补骨脂30%,当归15g,生姜10g,红枣10个,每天1剂,煎2遍,日3次分服。如胃纳不振加焦三仙各10g,香橼皮10g;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加仙鹤草30g,黄柏10g,苦术参15g,茜草根20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5g,香10g;便溏污加赤石脂15g,罂粟壳10g。

在用药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攻不能过,过则伤正。补不能腻,腻则有碍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通生化之源,伤则正气个易恢复。

Tags:《脏腑》 《风寒》 《外感》 《正气》 《肺热》 《气虚》 《血虚》 《舌质》 《舌红》 《伤阴》 《阴虚》 《五味》 《先煎》 《烊化》 《包煎》 《冲服》 《后下》 《发热》 《诊断》 《方药》 《舌光》 《小便清长》 《咳血》 《咳嗽》 《呕吐》 《恶心》 《心悸》 《胸痛》 《头晕》 《畏寒》 《低热》 《盗汗》 《自汗》 《疲乏》 《浮肿》 《犀黄丸》 《防已》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单验方:羊胆或猪胆汁、鲜龙葵等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