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病论-第61页-[卷第六] 解仲景脉说_中药方集

TOP

 
伤寒总病论 - 第61页
[卷第六] 解仲景脉说
】 【繁体
庞曰∶动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厥厥动摇,名曰动也。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关位占六分,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若当阳连寸动而阴静,法当有汗而解。《素问》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当阴连尺动而阳静,则发热,《素问》云∶尺粗为热中。若大汗后,形冷恶寒者,三焦伤也,此是死证。脉按之虚软,战汗而解;脉按之有力,躁汗而解;脉虚微,必经汗吐下,无津液作汗,阴阳自和愈。
趺阳在足大指次指间,上行五寸,是足阳明胃脉也。(名曰冲阳穴也。)少阴脉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是足少阴肾脉也。(名太溪穴。)仲景云∶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谓医者只凭尺寸,不诊冲阳、太溪也。
庞曰∶寸口脉浮大,浮为虚,医反下之,为责虚取实;大为无血,反饮冷水,令汗大出,为守空迫血。致趺阳脉亦浮虚,虚寒相搏,则噎也;若趺阳脉不浮而但滑者,则胃寒而哕矣。
庞曰∶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而中人,伏毒瓦斯于少阴经,始虽不病,旬月乃发,便脉微弱,法先喉痛似伤,次则下利。喉痛
半夏桂枝甘草汤
主之;下利有诸证,用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在少阴证中。)此病三二日便瘥,古方谓肾伤寒是也。
半夏桂枝甘草生姜(各一两)咀,以水三升,煮一升,每一盏,细呷之。
庞曰∶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谓时当温,必将理以凉;时当暑,必将理以冷,凉冷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阴气以养阳气也。时当凉,必将理以温;时当寒,必将理以热,温热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阳气以养阴气也。阴阳相养,则人气和平。有人好摄生者,盛暑亦复衣避风,饮食必热,而成发黄脱血者多矣。盛寒之时,方宜暖,当服以凉药而成吐利腹痛者多矣。此皆凭庸人妄传,以为实理,往往横夭而尚不觉知,深可伤也。此是平人将理之法,其有夙热痼冷者,须当顺其性尔。
Tags:《动脉》 《发热》 《热中》 《大汗》 《恶寒》 《三焦》 《战汗》 《津液》 《阳明》 《阴脉》 《跟骨》 《少阴》 《寸口》 《阳脉》 《虚寒》 《胃寒》 《伏气》 《四逆汤》 《阴证》 《温热》 《发黄》 《平人》 《痼冷》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六] 解华佗内外实说 下一篇[卷第六] 天行瘥后禁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