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汗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战汗介绍

【概念】

战即振栗,又称寒栗、寒战。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振栗而旋即汗出者称战汗,为邪正相争的表现。

战汗与“寒战”不同,“寒战”是自觉全身发冷而振栗,战汗是指寒战与汗出同时出现的症状而言。

【鉴别】

常见证候

太阳伤寒欲解战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数按之无力。若欲解,可振栗汗出,身静,脉和病愈而安。

疫留气分欲解战汗:发热甚而不恶寒,或反恶热,烦渴或欲饮水,舌苔黄,脉洪大。若先振栗,随即全身汗出,继而脉静身凉,此为欲解病除之象。

鉴别分析

太阳伤寒欲解战汗与疫留气分欲解战汗:同属外感病,在病程进行中,均可出现先振栗而后即汗出的战汗症状。战汗之后诸症悉解,其病自愈。前者为寒伤太阳肌表,故出现太阳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的症状,风寒之邪与正气交争郁于太阳经表,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故振栗,旋即正气盛邪气衰,一鼓作汗,驱邪外出,故身静脉和其表病自安,可不药而愈。但若虽战汗而汗出不畅,表证仍在者,此可复发战汗而愈,或予以调荣卫、解肌表之剂,可服桂枝汤。后者乃温疫之邪由表传里,疫邪稽留气分,表现有气分症状(高热、不恶寒、烦渴、脉洪大等).若正气尚盛,亦可化战汗驱邪由肌表而出,战汗之后脉静身凉,烦渴顿除,其病自愈。若战汗之后,“身热未除,脉近浮,此邪气拂郁于经,表未解也,当得汗解。如未得汗,以柴胡清燥汤和之”(《温疫论补注》);若但战不汗,四肢厥逆,“厥回汗出者生,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气脱,不胜其邪也。”(《瘟疫论补注》)是疾病向恶化方面发展的表现。

战汗一症,是正邪交争的一种临床表现,其转归不外两途,正胜邪则病自愈,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其病恶化。当战汗之时,“不可扰动,但可温覆,扰动则战而中止”(《温疫论补注》),是临床应当注意的。

【文献别录】

《世医得效方·伤寒遗事》:“厥阴逆至第七日,脉得微缓微浮,为有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荣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战汗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 男女伤寒无汗二百一法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至真要大论
[内因类] 汗证
[内因类] 恶寒发热
[内因类] 寒疝
[伤寒证辨] 易愈生证
[卷中] 阴阳换气
[下编·正宗辑要\第二章·分论] 十八、论温热症辨似要义
[卷之一\寒门] 伤寒
[卷九] 假火
[卷三\二十六字符机] 候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卷之五·四诊\切脉] 各脉主病
[卷三\四明心法(下)] 伤寒
[卷之二·杂症\瘟疫病论] 瘟疫杂病论
[卷之二·杂症\瘟疫病论] 瘟疫杂病论
[卷之二·杂症] 瘟疫病论
[卷之一·杂症] 潮热
[卷十六\仲景辨脉平脉] 辨脉篇
[卷首·总论] 愈解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