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症状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共5页/ 转到第
鼾眠 更多...
  【概念】鼾眠是指在睡眠中气道经常不畅,发出呼吸粗鸣,时断时续的一种症状。本病首见于《伤寒论》,《杂病源流犀烛》称“鼾睡”,述为:“方卧即大声鼾睡.少倾即醒。”【鉴别】常见证候肺气失宜鼾眠: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夜寐不实,鼻塞流涕,咽喉堵闷或咽痒而痛,咳嗽胸憋,舌淡暗,苔薄白,脉浮。痰热闭肺鼾眠:鼾声如雷,喉..

啮齿 更多...
  【概念】啮齿,是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而言。本症在古典医籍中,有不同的名称。《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称其为"齘齿",唐宋以来,又有"齿齘"、"啮齿"、"嘎齿"、“咬牙”等名。【鉴别】常见证候风寒束表啮齿:寒战啮齿,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疼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心脾积热啮齿:常于睡..

善太息 更多...
  【概念】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又称“叹息”。本症与“嗳气”不同。嗳气是指胃气上逆嘎然有声的表现;太息则是气机郁滞不利,而得长叹为快症状。【鉴别】常见证候肝郁善太息:胸闷不舒,长嘘叹气,胁肋胀满,神情默然,纳少,口苦,眩晕,苔白, 脉弦。气虚善太息: 常欲叹息, 气短自汗, 倦..

晕厥 更多...
  【概念】晕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移时方苏为特征的一种症状;醒后无失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内经》中的“薄厥”以及后世的“郁冒”、“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酒厥”、“昏厥”、“晕"、"昏仆”等皆属晕厥范畴。晕厥与“神昏”不同,后者为持久而不易复苏的神志昏乱。..

少气 更多...
  【概念】少气又称“气少”,是指呼吸短促低微,语声无力的一种虚弱不足的症状。在中医古代文献里,认为“少气”与“短气”不完全相同。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也。”《杂病广要》在分析两者病机的异同时说:“短气不足以息者体实,实则气盛,盛则气逆不通,故短气;又..

呵欠 更多...
  【概念】张口舒气称为呵欠。一般在疲倦欲睡或乍醒时发作,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不拘时间,又不在困倦之时,频频呵欠,则属病理表现。呵欠在古代医籍名。《灵枢·九针》谓“肾主欠"。《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云:“中寒家喜欠"。后人亦称“呼欠”或“欠去欠"(音去)。【鉴别】常见证候肝郁气滞呵欠:时时欠伸,抑..

多梦 更多...
  【概念】多梦,是指睡眠不实,睡眠中梦扰纷纭,次日头昏神疲的症状。又称“妄梦”、“喜梦”。正常人睡眠时亦偶有梦,不影响生活工作者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本症讨论范畴。本症与梦魔、梦吃、梦游、梦惊、不寐有别。梦魔指作恶梦而惊叫,或自觉有东西压住身体不能动弹;梦吃指说梦话;梦游指睡眠中无意识地起来活动做事;梦惊是指..

不寐 更多...
  【概念】不寐,是指经常性的睡眠减少而言,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或彻夜不眠。本症《内经》称“目不限”、“不得眠”、“不得卧”;《难经》始称“不寐”;《中藏经》称“无眠”;《外台秘要》称“不眠”;《圣济总录》称“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少寐”;通常称为“失眠”。凡因天时寒热不均,被褥冷暖..

梦游 更多...
  【概念】 梦游是指在睡眠中不由自主地起床游行或从事日常活动,不易被别人唤醒,醒后对睡中行为一无所知的一种症状。 本症最早载于《内经》,称“梦游行”,后世又称为“夜游”、“睡行”等。 【鉴别】 常见证候 心气亏虚梦游:梦游,每千劳累后发作,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精神涣散、喜悲哭。舌淡,脉虚弱。 心肺阴虚梦游..

谵语 更多...
  【概念】谵语是指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出现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高气粗的症状。常见于热扰心神之实证。又称为“谵言”、“谬语”、“谵妄”。“谵语”首见于《伤寒论》,该书记载“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谵语与“郑声”相鉴别:郑声指重病患者晚期因心气内..

郑声 更多...
  【概念】郑声,是以神志昏沉,甚或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为特征的一种症状。“郑声”之名,始见于《伤寒论》。后世如《伤寒明理论》、《东垣十书》、《全生集》、《普济方》等医籍均有记载。本症为疾病晚期,精神散乱的重危表现。郑声应与谵语相鉴别:谵语是指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出现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高气粗的症..

独语 更多...
  【概念】独语,是指神志一般清醒而喃喃自语,见人语止。独语与“谵语”、“狂语”、“郑声”不同。谵语是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狂语是由邪热、痰火而致病人狂言叫骂,喜笑不休。郑声是神志昏沉,言语无力,语声低微,不相接续。可见唯有独语患者神志清醒。【鉴别】常见证候心气虚独语:哺哺独语,精神恍惚,神疲自汗,气短乏力,心..

言语错乱 更多...
  【概念】言语错乱是指神志恍惚,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或言后又自知讲错,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又称“语言颠倒”、"错语”。“谵语”和“狂证”也表现有言语错乱。但谵语常发生于高热之后,患者神志昏糊;而言语错乱是在无热情况下,患者神志恍惚或清醒。狂证是骂詈不避亲疏,且有弃衣登高狂越的现象,与单纯言语错乱仍有不同之处。..

失语 更多...
  【概念】失语是指病人的语言交流能力受损或丧失。《金匮要略》中口不能言,即失语。失语与失音有别,前者是病人丧失语言交流能力;后者是以患者声音嘶哑为特征,重者声哑不出。【鉴别】常见证候肝气郁结失语:精神抑郁,表情愁苦,突然失语,移时恢复,或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弦。..

心烦 更多...
  【概念】心烦,是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又名烦心。《素问·五藏生成》云:“心烦头痛,病在高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说明了心烦病位和心烦多由心热所致。心烦与懊憹的区别是:前者心中烦热郁闷不舒;后者为心中烦热,闷乱不安,莫可言状..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