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症状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脱形 更多...
  【概念】脱形是指肌肉极度瘦削如脱,致使人体外形发生明显变化的一种病症。本症在《内经》中称为“形肉脱”、“脱肉”,《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檎,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困,真藏见,十月之内死。”《金匮要略》中亦有“消烁肌肉”的记载。其它医籍中又有“大肉消脱”称谓者。【鉴别】..

疲乏 更多...
  【概念】疲乏是指精神困倦,肢体懈怠乏力的临床表现。本症在医籍中名称繁多,《素问·平人气象论》称为“解亻亦”, 《灵枢·海论》称为“怠情”.《灵枢·寒热病》称“体惰”。疲乏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几乎各种急慢性病证,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本条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以疲乏作为主症者。【鉴别】常见证候暑耗肺胃气阴疲..

汗出偏沮 更多...
  【概念】汗出偏沮,是指左或右半身出汗的现象而言。本症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症多发生于中风或某些脏腑机能衰退的疾病。本节所论系人体半侧汗出,至于上半身或下半身汗出,不在此例,另参见有关条目。【鉴别】常见证候气血亏虚汗出偏沮:汗出偏于半侧,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头晕目..

头汗 更多...
  【慨念】头汗,指仅头面部汗出而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头汗一症,常人也可以出现。如迸餐时或小儿睡眠时头部汗出,但无任何症状,俗称“蒸笼头”,此不应视为病变征象。【鉴别】常见证候湿热熏蒸头汗:头面汗出,小便不利,身目发黄,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阳气不足头汗:头面多汗,..

心胸汗出 更多...
  【概念】心胸汗出,又称“心汗”,指心胸部多汗而言。正如《类证治裁,汗症》所载:“当心一片,津津自汗,名心汗。”也有称“胸汗出”者。【鉴别】常见证候心脾气虚心胸汗出:心胸汗出,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心悸健忘,纳呆,便溏,舌质淡嫩,脉象虚弱。心肾阴虚心胸汗出:心胸汗出,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舌燥,..

手足汗出 更多...
  【概念】手足汗出见于《伤寒明理论》,并指出“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但热病中肠中燥屎内结所导致的手足濈濈汗出,不是阳明腑证的主症,故不拟在本节讨论。【鉴别】常见证候脾胃湿热手足汗出:手足汗出,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身重体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濡滑。脾胃气虚手足汗出:手足汗出,身倦乏力,..

腋汗 更多...
  【概念】腋汗,是指两腋乃至胁下局部汗出津津的一种表现。本症见于《医林绳墨》。《张氏医通》、《类证治裁》等医籍中又称“胁汗”。两者名称虽异,实质却同。【鉴别】常见证候肝热阴虚腋汗:腋下汗出而不臭,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胆湿热腋汗:腋下汗出..

身重 更多...
  【概念】身重是指肢体沉重,活动不利,难以转侧的症状。本症在《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古代医学文献中有“体重”、“四肢重”等名称。若由中风所致的半侧肢体沉重不举,属“半身不遂”条,不属本节所论范围。【鉴别】常见证候湿著肌表身重:身重疼痛,转侧不利,发热恶寒,头痛头胀如裹,胸闷纳呆,舌苔薄白腻,脉..

无汗 更多...
  【概念】无汗,指当汗出而不汗出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鉴别】常见证候风寒表实无汗..

战汗 更多...
  【概念】战即振栗,又称寒栗、寒战。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振栗而旋即汗出者称战汗,为邪正相争的表现。战汗与“寒战”不同,“寒战”是自觉全身发冷而振栗,战汗是指寒战与汗出同时出现的症状而言。【鉴别】常见证候太阳伤寒欲解战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数按之无力。若欲解,可振栗汗出,身静,脉和病愈而安。..

自汗 更多...
  【概念】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本症首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谓之“自汗出”。《三因方》载为:“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本症只讨论全身自汗,局部自汗(如“头汗”、“手足汗”等)及“绝汗”均另立专条。【鉴别】常见证候营卫不和自汗:汗出..

盗汗 更多...
  【概念】盗汗,又称“寝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而言。《伤寒明理论》:“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本症,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称“寝汗”,后来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方称“盗汗”。从此,在各种医籍中多称盗汗。《景岳全书·汗证》说:“汗出一证.有自汗者,有盗汗者……,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

绝汗 更多...
  【概念】绝汗,即病变危重阶段出现的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本症在《素同·举痛论》和《灵枢·五禁》等篇中,称“汗大泄”、“绝汗”、“漏汗”、“脱汗”、“汗出不可止”;宋《类证活人》有“虚汗不止”的记载;元《世医得效方》也有“汗不止”的描述;清《杂病源流犀烛》又称“汗大泄”。这些名称的临床意义颇相一致。..

黄汗 更多...
  【概念】黄汗是指汗出色黄而染衣的症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后世医家往往将黄汗混同于身目发黄的黄疸,如《症因脉治·黄疸论》说:“黄汗之症,眼白黄,面皮黄,汗出染衣,如黄柏汁。”《医学心悟》进一步肯定说:“出汗染衣,名日黄汗,..

寒热往来 更多...
  【概念】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寒热往来与“恶寒发热”不同,后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而寒热往来是寒热交替出现,即发热时无恶寒,恶寒时无发热,当加以区别。【鉴别】常见证候邪入少阳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外感疟邪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反复发作,..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