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第98页-[卷一\山草部] 黄芩_中药方集
 
本经逢原 - 第98页
[卷一\山草部] 黄芩
】 【繁体
苦寒,无毒。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并煮熟酒炒用。
《本经》主诸热黄瘅,肠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发明
黄芩苦燥而坚肠胃,故湿热黄瘅、肠泻痢为必用之药。其枯芩性升,入手太阴经,清肌表之热。条芩性降,泻肝胆大肠之火,除胃中热。得酒炒上行,主膈上诸热。得芍药、甘草治下痢脓血、腹痛后重、身热。佐黄连治诸疮痛不可忍。同黑参治喉间腥臭。助白术安胎,盖黄芩能清热凉血,白术能补脾统血也。此惟胎热升动不宁者宜之;胎寒下坠及食少便溏者,慎勿混用。丹溪言黄芩治三焦火。仲景治伤寒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汗下不解,胸满心烦柴胡桂姜汤温病用黄芩汤。太阳少阳合病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心下痞满用泻心汤。寒格吐逆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皆用黄芩以治表里诸热,使邪从小肠而泄,皆《本经》主诸热之纲旨。其黄瘅肠泻痢之治,取苦寒以去湿热也。逐水下血闭者,火郁血热之所致,火降则邪行,水下血闭自通矣。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隆。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着,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妇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若血虚发热肾虚挟寒,及妊娠胎寒下坠,脉迟小弱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发之气也。
Tags:《大肠》 《逐水》 《太阴》 《泻肝》 《脾统血》 《胎热》 《寒下》 《三焦》 《阳证》 《柴胡汤》 《心烦》 《柴胡桂姜汤》 《温病》 《太阳》 《少阳》 《合病》 《黄连汤》 《心下痞》 《泻心》 《人参汤》 《表里》 《小肠》 《寒热》 《阳明》 《客邪》 《阴虚》 《冲脉》 《经水》 《血虚》 《发热》 《肾虚》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山草部] 秦艽 下一篇[卷一\山草部] 胡黄连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