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第页-[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 总论_中药方集

TOP

 
普济方
[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 总论
】 【繁体
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
师悬短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猝饮水多。必暴满喘。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溢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螈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卫气不周故也。久自瘥。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
夫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营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有七情汨乱。脏气不行。
郁而府不度。
夏汤平。
关膈条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窍凝滞则痰聚。而有痰之所以发动者。岂无自而然。
则痰气知痰涎之流注。亦能缠滞而为痛乎。如头风证。眉棱眼角俱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收功。如患眼证。赤肿羞明而痛。与之以凉剂弗疗。与之痰剂获愈。如酒家手臂痛重。时或麻痹无然痰者治痰饮则用药从小便利之。痰饮之痰。皆气不顺而致之。当顺气为先。分道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自下。亦有肾气虚寒。不能摄养肾水。使邪水溢上。多吐痰唾。又当以利之。八味肾利饮痰也其热痰大盛制金。湿痰者停饮不散。可服加减连翘饮子、除湿丹、无忧散。亦有酒痰者。解毒去热。宜以三圣丸主之。五者食痰。可用汉防己丸丹砂丸而治之。若根据法服之。决有神效矣。凡富贵之人痰嗽。多是浓味所致。内经云。所谓味浓则发热。可服通圣散加半夏以止嗽。更服人参半夏丸化痰坠涎。止嗽定喘。贫乏之人。多感风冷寒湿。内经云。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若咳极面赤。烦半晌。此火化乘肺也。宜详辨之焉。
积年痰饮渐成风。口眼斜语不通。苏合姜汁调半盏。青州丸子有神功。
凡中痰一时诸证蜂起。则为困笃。仓猝之间。药不可入。当用白梅搽开牙关。或以半夏末或胜或有热者。用竹沥调尤好。气才上却随证施药。
Tags:《痰饮》 《悬饮》 《溢饮》 《支饮》 《四饮》 《短气》 《少气》 《心下悸》 《留饮》 《缺盆》 《肩息》 《寒热》 《背痛》 《恶寒》 《伏饮》 《卫气》 《七情》 《脏气》 《流注》 《头风》 《臂痛》 《津液》 《虚寒》 《湿痰》 《加减连翘饮》 《除湿丹》 《三圣丸》 《防己丸》 《丹砂丸》 《发热》 《半夏丸》 《化痰》 《寒湿》 《咳嗽》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 一切痰饮.. 下一篇[卷一百六十三\喘门] 哮(附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