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苓桂术甘汤介绍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义】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若呕吐痰水,加制半夏;痰多,再加陈皮;气虚,加党参、黄芪;脾阳不足、湿盛泄泻,可与平胃散合用。[2] 若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可加枳实以快气行水。

【禁忌】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苓桂术甘汤

[卷三] 论治(下)
苓桂术甘汤加减,温阳健脾祛痰汤
痰湿内停型:灰墨色斑片境界模糊,范围广泛。伴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呕吐清水痰涎,舌淡苔腻。
[卷三\内景图说(上)] 肺
[脏腑类] 惊悸
[卷三\痰饮] 伏饮
[卷四\痰饮治法] 治湿和中之剂
医经补正
[卷中\杂症] 痞块积聚章
[卷之二·杂症] 痰
[卷十六\祖方] 麻黄汤(玉函)
[卷十六\祖方] 桂枝汤(玉函)
[卷十三·专方] 喘门
[卷十三·专方] 痰饮门
[卷十三·专方] 恶寒门
[卷十三·专方] 湿门
[卷四\诸气门下] 喘(短气、少气、逆气、哮)
[卷四\诸气门下] 痰饮(唾)
[卷二\诸伤门] 湿(湿热)
凡例(六则)
[卷之六\胸痹论治] 胸痹脉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