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附子理中丸介绍

附子理中丸--《中国药典》

【处方】附子(制)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性状】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附子理中丸--《局方》卷五

【别名】附子白术丸、理中丸、大姜煎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药理作用】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着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

【功能主治】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用法用量】附子白术丸(《鸡峰》卷十二)、理中丸(《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姜煎丸(《普济方》卷三九五)。

【注意】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局方》卷五

附子理中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附子理中汤去白术。

【功能主治】阴寒肾气动者。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附子理中丸

[卷之四\胎前门] 胎产大法
[卷之四\胎前门] 胎产大法
[卷第二十七] 吐利第六
[卷二] 用药法
[卷六] 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
[内因类] 痼冷积热
[卷五] 背疽一百十六
[卷之五\治法第五] 辨证用药例略
[卷十四\寒证治法] 温中之剂
[卷之三·杂症] 面
[卷十三·太阴经症] 腹满腹痛
[第八册\七窍门下] 面
[第一册\寒热门] 恶寒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 热阵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作呕(三十二)
[卷之三十·伤寒部\伤寒通论] 续伤寒通论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 面热面寒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治恶寒
[卷首\集例] 历代医学姓氏
[卷上] 七、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