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灯续焰-第79页-[卷六] 劳极脉证第五十一_中药方集

TOP

 
医灯续焰 - 第79页
[卷六] 劳极脉证第五十一
】 【繁体
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急数。
劳极者,五劳六极也。巢氏病源云∶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瘦当是肝劳。)又云∶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此五劳各见五脏气化,及经络诸证,亦甚明显。但与前五劳,不甚符合。姑存此,俟再考也。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宜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术膏之类。)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宜四物汤、六味丸、八珍汤圣愈汤之类。)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宜四物汤、圣愈汤、济生续断汤、木瓜散之类。)四曰骨极,令人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宜六味丸、鹿角丸、保命金刚丸、丹溪虎潜丸之类。)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宜四君子汤、保命黑地黄丸、资生丸之类。)六曰精极,令人少气,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宜六味丸、还少丹、龟鹿胶之类。)是即五脏所合之病,虚损而至于极处者也。
肾则多一精极,故为六极。其证与五脏配合,甚为有理,此巢氏之三昧论也。诸虚者,言一切虚损不足,即五劳六极,更有七伤,俱该在内。巢氏云∶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又云∶七伤者,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宜资生丸、保和丸胃散之类。)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目暗。(宜四物汤、元戎逍遥散之类。)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宜黑地黄丸、肾着汤八味丸、宝鉴天真丹之类。)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宜小青龙汤麻黄汤之类。)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善怒。(宜天王补心丸、朱砂安神丸、朱雀丸之类。)六曰风雨寒暑伤形。
形伤发肤枯夭。(宜人参养荣汤之类。)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言大恐惧而不节于欲也。)志伤恍惚不乐。(宜天王补心丸、安神丸之类。)是云七伤。亦合于五脏,但多一形志,故云七伤。较前所云七伤,此为得理。盖前七伤,大抵俱属肾证。人身感疾,触处可伤,岂独一肾。
若云肾有七伤则可。正文不言七伤而注录者,欲其便于查考耳。夫劳极损伤,气血日耗,形体渐衰。所见之脉,随病呈象。如空虚之浮、不鼓之软、欲绝之微、无力之弱。虽云病脉,然与病犹相宜也。至若双弦,乃知土败。急数定为火炎。盖弦为肝木,双弦则木太盛。久病之土,何堪其侮,故知其必败也。数已为热。急数,则躁疾直强,略无半点和柔。邪火炎炎,真阴自绝。两皆不治之证。
Tags:《五劳》 《六极》 《心劳》 《肝劳》 《肺劳》 《短气》 《口苦》 《精神》 《脾劳》 《肾劳》 《小便不利》 《腹满》 《五脏》 《气化》 《经络》 《邪气》 《正气》 《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八珍汤》 《圣愈汤》 《转筋》 《四君子汤》 《资生丸》 《少气》 《脏气》 《还少丹》 《七伤》 《保和丸》 《平胃散》 《气逆》 《逍遥散》 《少精》 《背痛》 《肾着汤》 《八味丸》 《天真丹》 《咳嗽》 《小青龙汤》 《麻黄汤》 《善怒》 《补心丸》 《人参养荣汤》 《天王补心丸》 《形体》 《病脉》 《邪火》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劳极脉证第五十一] 附方 下一篇[卷五] 骨蒸脉证第五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