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第页-[卷九]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_中药方集

TOP

 
针灸甲乙经
[卷九]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 【繁体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中以越之。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气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也。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喝喝(《素问》作)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素问》作两胁下)痛甚不可以转,转则两胁(《素问》作)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素问》作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咳涎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五脏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状,咳遗尿(《素问》作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曰∶《九卷》言振埃,刺外经而去阳病,愿卒闻之。曰∶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卧,病咽噎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胸痛者,取之廉泉。取之天容者,深无一里(里字疑误)。取廉泉者,血变乃止。
咳逆上气,魄户及气舍主之。咳逆上气,噫嘻主之。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咳逆上气唾沫,天容及行间主之。咳逆上气,咽喉壅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水突主之(一本作天突)。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华盖主之。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咳卧不安,中主之。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胸胁满咳逆上气,呼吸多喘,浊沫脓血,库房主之。咳喘不得,坐不得卧,呼吸气素,咽不得,胸中热,云门主之。胸胁满不得俯仰,痈,咳逆上气,咽喉喝有声,太溪主之。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气,不能食,维道主之。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咳,干呕满,侠白主之。咳上气,喘不得息,暴痹内逆,肝肺相传,鼻口出血,身胀,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凄凄寒嗽,吐血,逆气,惊,心痛,手阴主之。咳而胸满,前谷主之。咳面赤热,支沟主之。咳喉中鸣,咳唾血,大钟主之。
Tags:《寒热》 《气喘》 《膺中》 《缺盆》 《五脏》 《六腑》 《皮毛》 《邪气》 《肺气》 《合邪》 《肺咳》 《心咳》 《咽肿》 《喉痹》 《肝咳》 《脾咳》 《肾咳》 《胃咳》 《胆咳》 《大肠》 《大肠咳》 《小肠》 《小肠咳》 《失气》 《膀胱咳》 《遗尿》 《三焦》 《三焦咳》 《腹满》 《浮肿》 《气逆》 《咳嗽》 《外经》 《阳病》 《肩息》 《大气》 《上气》 《胸痛》 《咳逆上气》 《咽喉》 《短气》 《膻中》 《呕吐》 《水气》 《中满》 《背痛》 《舌干》 《胁痛》 《心烦》 《少气》 《干呕》 《吐血》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九]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 下一篇[卷九]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