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第页-[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痰饮总括_中药方集
 
医宗金鉴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痰饮总括
】 【繁体
1.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咯不易,湿多易出风掉胘,膈满呕吐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漉漉声水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注】饮则清稀,故为阴盛.痰则稠浊,故为阳盛.稠浊,是热痰属心也.沫清,是寒痰属肾也.少而粘连咯不易出,是燥痰属肺也.多而易出,是湿痰属脾也.搐搦眩晕,是风痰属肝也.膈上痰满,呕吐痰涎,此饮留于膈间,名曰伏饮也.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也.饮流四肢,身体重痛,此饮留行于体,名曰溢饮也.咳嗽引胁疼痛,此饮留于胁下,名曰悬饮也.素盛今瘦,漉漉有声,水走肠间,此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也.凡饮留于胸肺,则喘满短气而渴.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二陈汤 燥痰汤2.诸痰橘半茯苓草,惟有燥者不相当,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合四七郁香附,虚入参术湿入苍;燥芩旋海天冬橘,风消枳桔贝蒌霜.【注】诸痰,谓一切痰,皆宜二陈汤治之.即橘红,半夏,茯苓,甘草也.因有苓,半,性过渗燥,故与燥痰不相当也.根据本方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热痰加黄芩,黄连.寒痰加干姜,肉桂.气痰加厚朴,苏叶,即是合四七汤也.因郁生痰加香附.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即六君子汤也.湿痰加苍术.燥痰宜用燥痰汤,即枯黄芩,旋覆花,海石,天冬,橘红,风化芒硝,枳壳,桔梗,贝母,枯蒌霜也.茯苓指迷丸3.茯苓风消枳壳半,痰饮平剂指迷丸,寒实瓜蒂透罗治,热实大陷小胃丹.【注】指迷丸,治一切痰饮平和之剂,即茯苓,风化芒硝,枳壳,半夏也.痰饮寒实者,用瓜蒂散吐之,或用透罗丹下之.热实者,在膈上用大陷汤,丸,在三焦用小胃丹攻之.半夏茯苓汤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4.流饮控涎苓桂治,伏饮神佑半苓丁,支饮葶苈悬十枣,溢饮越术小青龙.【注】留饮者,谓一切饮留于上下,内外也.实者用控涎丹攻之,虚者用苓桂术甘汤温之.伏饮实者用神佑丸,虚者用半夏三钱,茯苓二钱,丁香一钱,生姜三钱,煎服治之,即半夏茯苓汤加丁香也.支饮用葶苈大枣汤.悬饮用十枣汤治之.溢饮有热者用越婢加术汤,即黄麻,石膏,甘草,生姜,大枣,加苍术也.有寒者用小青龙汤治之.
Tags:《阴盛》 《阳盛》 《呕吐》 《伏饮》 《支饮》 《身痛》 《胁痛》 《痰饮》 《心下悸》 《寒痰》 《湿痰》 《眩晕》 《溢饮》 《咳嗽》 《悬饮》 《短气》 《二陈汤》 《风消》 《气虚》 《君子汤》 《小胃丹》 《瓜蒂散》 《透罗丹》 《三焦》 《半夏茯苓汤》 《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 《留饮》 《苓桂术甘汤》 《神佑丸》 《大枣汤》 《十枣汤》 《小青龙汤》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咳嗽总括 下一篇[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浊带总括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