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第页-[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内经纂要] 脏气法时论篇_中药方集
 
冯氏锦囊秘录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内经纂要] 脏气法时论篇
】 【繁体
脏气法时论》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是也。)至其所生而愈,(谓至己所生也。)至其所不胜而甚,(谓至克己之气也。)至于所生而持,(谓至生己之气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生处,谓自得其位也。)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阴脉,自足而上,环阴器,抵少腹,又上贯肝膈布胁助,故两胁下痛,引少腹,其气实,则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肝厥阴脉,自胁助、肘,循喉咙,入颃颡,连目系。胆少阳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故病如是也。恐,谓恐惧,魂不安也。)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心少阴脉,支别者,循胸出胁。又手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其支别者,亦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又心少阴之脉,直行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上出腋下,下循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又小肠太阳之脉,自臂上绕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手心主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胞,下膈,历络三焦;其支别者,循胸出胁,心少阴之脉,自心系下膈络小肠。故病如是。)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小儿病。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脾太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内。肾少阴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上内,出内廉,故病则足不收行,善,脚下痛也。)虚则腹胀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太阴脉,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故病如是。《灵枢经》曰∶中气不足则腹内为之善满,肠为之善鸣。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肺藏气而主喘息,在变动为咳,故病则喘咳逆气也。背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肺养皮毛,邪盛则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肾为少阴之脉,从足下上循,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今肺病则肾脉受邪,故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气虚少,故不足以报息也。肺太阴之络,会于耳中,故聋也。肾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今肺虚,则肾气不足以上润于咽,故咽干也。)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肾少阴脉,起于足,而上循,复从横骨中,侠脐循腹里,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胫肿而喘咳也。肾病则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肾邪入肺,心气内微,心液为汗,故寝汗出也。胫既肿矣。汗复津泄,阴凝玄府,阳灼下焦,内热外寒,故憎风也。)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肾少阴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气既虚,心无所制,心气灼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阳脉,从项下行而至足,肾虚则太阳之气不能盛行于足,故足冷而气逆也。清,谓清冷。厥、谓厥逆。以清冷气逆,故大腹小腹痛,志不足,则神燥扰,故不乐也。)
Tags:《脏气》 《邪气》 《风寒》 《暑湿》 《善怒》 《肝厥》 《阴脉》 《善恐》 《厥阴》 《喉咙》 《颃颡》 《目系》 《阳脉》 《少阴》 《太阴》 《心系》 《锐骨》 《小肠》 《太阳》 《三焦》 《身重》 《肉痿》 《肠鸣》 《飧泄》 《中气》 《肺病》 《背痛》 《胸中之府》 《皮毛》 《少气》 《咽干》 《气虚》 《舌本》 《肺虚》 《横骨》 《心气》 《玄府》 《外寒》 《小腹痛》 《肾虚》 《气逆》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内经纂要] .. 下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内经纂要]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