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肥胖介绍

【概念】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沉积过多体形发胖,超乎常人而言。常伴有头晕乏力,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

《内经》有“肥贵人”,《金匮要略》有“肌肤盛”的记载。至于<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所载之“黄胖”,是指“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黄胖肿大为特征的一种病变,与肥胖迥然有别。

若体态丰腴,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舌脉正常,查无疾病者,不属肥胖范畴。

【鉴别】

常见证候

痰湿中阻肥胖:体形胖大,食纳较多,犹善食甘美肥腻之品,胸痞脘闷,平素痰多,肢体沉重倦怠,恶热,舌体胖,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气虚肥胖:体形胖大,少气懒言,动则自汗,怕冷,面浮虚肿,食纳稍差,神疲嗜卧,舌淡苔白,脉细弱。

鉴别分析

痰湿内蕴肥胖与气虚肥胖:痰湿内蕴肥胖多因饮食失调,或长期食欲亢盛,或偏食膏粱厚味,甘美甜腻食品,脾运失健,助湿生痰,痰湿流注肌体,形成肥胖;与先天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气虚肥胖多由劳倦伤气,或饮食不节,脾气受损,即《杂病源流月烛》所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徒见形体肥胖,实则元气已虚。前者属实证,后者属虚证。辨证要点:痰湿内蕴肥胖,以胸痞脘闷、肢体沉重倦怠、痰多,舌胖苔腻为主证;气虚肥胖以短气乏力、恶风自汗为主证。两者不难区别。

痰湿内蕴肥胖的治疗宜祛痰化湿,方选温胆汤或平胃散,酌加山楂、茶树根、莱菔子、六一散等,并应控制进食膏粱甜腻之品。气虚肥胖的治疗宜补气健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肥胖一症,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甚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并由此而引起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其它疾病,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肥胖的成因较复杂,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志、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辨证虽有虚实之别,但每多虚实相兼,如痰湿盛者日久必挟气虚之候,气虚者常导致脾运失健而生痰湿。治疗除审证论治外.尚需调节饮食,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采取综合治疗,方能奏效。

【文献别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中医临证备要》:“体胖人逐渐瘦弱,兼见痰多咳嗽,肠间漉漉有声,多为水饮证”。

肥胖

[卷之六\求子门] 赶经法
[卷之二\杂症门上] 走疰痛
[女科上卷\种子] 肥胖不孕(三十五)
[卷一] 看病诀
[卷四] 经水多少症
[卷四\过期经行症] 芎归汤
[带证总论\治带] 赤带第二
二术膏
同苍附导痰丸主治: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苍附导痰丸
主治: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轻身一方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证见体形肥胖,精神疲乏无力,胸闷气促,腹胀肢沉,腰脊酸痛,便溏,浮肿,或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
[卷上]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
[卷六] 论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肋部
[卷中] 辨胁痈肋痈论
[卷七] 疮疥一百四十三
[卷之四\杂疮毒门] 阴毒第一百三十三
[卷之四\杂疮毒门] 胁痈第五十一
[卷之二\上部疽毒门] 脱疽论第十八
[卷之一\痈疽门] 杂忌须知第十四
[卷之一\痈疽门]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第十二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