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牙龈肿痛介绍

【概念】

牙龈肿痛是指牙床周围的组织(包括上龈、下龈)红肿疼痛而言,一般无牙龈溃烂,有溃烂则称“牙疳”。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牙龈肿痛:牙龈红肿疼痛,逐渐加重,伴发热,恶寒,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胃火牙龈肿痛:牙龈红肿热痛甚,口渴欲冷饮,大便秘结,口气秽臭,舌质红,苔黄焦,脉滑数。

肾阴虚火旺牙龈肿痛:牙龈肿痛,色泽不鲜,疼痛程度常较轻,伴见头晕耳鸣,睽膝痠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鉴别分析

风热牙龈肿痛与胃火牙龈肿痛:两者均有牙龈红肿疼痛及火热薰灼的表现,但前者为外感风热,邪毒侵袭牙龈所致,有外感风热症状,如发热,恶寒,舌尖红,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后者由于过食辛辣之物,胃肠积热,热久火化,循阳明之经,郁于牙龈所致,尚伴有胃热炽盛症状,如口臭,大便秘结,渴喜冷饮,舌苔黄焦,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

肾阴虚火旺牙龈肿痛:多由于肾阴素亏,或病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其特点为牙龈红肿色淡,疼痛程度轻,同时伴有肾虚症状和阴虚火旺症状,肾虚则腰膝疫软,头晕耳鸣,阴虚火旺则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牙龈肿痛均与火热有关,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别,实火者在胃,虚火者在肾。

【文献别录】

《东垣十书·论证》:“……肠胃积热,齿龈胂烂,口气臭秽,宜凉膈散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酒蒸大黄为君,噙咽即愈。”

牙龈肿痛

[卷第十二] 风痫第一
[卷七] 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附方并注
[下编] 牙泄
[卷五\齿部] 齿龋
[卷十六\龈齿部] 骨槽风门主论
[卷之三\口齿部(四)] 骨槽风
[附方] 清胃散
[卷之四\杂疮毒门] 齿病第五十五
[卷六] 咽喉
[卷之八] 穿腮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阵\因阵] 以下齿牙方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因阵
[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方药例
[卷第十七] 眼目
[卷第一百二十] 齿龈肿
[卷一\内症门] 徙薪饮(二十七)
[卷十七\咽喉] 喉疮
[第八册] 齿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