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第页-[第二册] 痞_中药方集
 
证治准绳·类方
[第二册] 痞
】 【繁体
海藏云∶仲景诸泻心等汤,手少阴也。以其心下痞,故入阳明例。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血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青黄肤者难治。若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加黄芩,为伊芳尹三黄汤。)上锉如麻豆,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附子泻心汤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半夏(洗。各二两)甘草(炙)黄芩人参(各一两半)干姜黄连(各半两)大枣(六枚,擘)上八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服半升。

伊芳尹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痢日数十行,米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宜此汤治之。
甘草(二两)半夏(一两)黄芩干姜(各三两半)黄连人参(各半两)大枣(六枚)上七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服半升,分三。

半夏泻心汤
心下满而不痛者,痞也,痛即为结胸
半夏(半升,泡)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钱氏泻心汤(见发热。)
补中汤
(东垣)黄人参(各二钱)甘草白术苍术陈皮(各一钱)泽泻猪苓茯苓(各五分)水一盅,煎七分,温服,送下消痞丸

大消痞丸
(东垣)治一切心下痞满,积年久不愈者。
白术姜黄(各一两)黄芩(去焦)黄连(炒。各六钱)枳实(麦炒,五钱)半夏(汤洗七次)陈皮人参(各四钱)泽泻浓朴砂仁(各三钱)猪苓(二钱五分)干生姜神曲(炒)炙甘草(各二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食远白汤下。

黄连消痞丸
(东垣)治心下痞满,壅塞不散,烦热喘促不宁。
黄连(一两)黄芩(炒,二两)半夏(九钱)枳实(炒,七钱)橘红猪苓(各五钱)茯苓白术炙甘草(各三钱)泽泻姜黄(各一钱)干生姜(二钱)制丸服法同上。

失笑丸
(一名枳实消痞丸东垣)治右关脉浮弦,心下湿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枳实黄连(各五钱)白术人参半夏曲(各三钱)浓朴(炙,四钱)干生姜炙甘草白茯苓麦(各二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不拘时。量虚实加减服。
(刘宗浓云∶以上二方,并半夏泻心汤加减法也。内有枳术汤、四君子、五苓、平胃等,利湿消痞补虚之药也。

黄芩利膈丸
(东垣)除胸中热,利膈上痰。
黄芩(生,炒各一两)白术枳壳陈皮南星(各三钱)半夏黄连泽泻(各五钱)白矾(五分)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食远服。(合加薄荷叶一两,玄明粉二钱。)
葶苈丸
(一名人参顺气饮子)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浓朴(炙)石膏青皮(以上各五分)当归身(七分)白豆蔻仁缩砂仁茵陈(酒制炒)干葛(以上各一钱)炙甘草羌活黄芩(一半酒洗,半炒)苦葶苈(酒洗,炒)人参柴胡(据)独活(以上各三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筛子内擦如米大。每服二钱,临卧用一口汤下。

消痞汤
(一名木香化滞汤)治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枳实(炒)当归梢(各二分)陈皮生姜木香(各三分)柴胡(四分)草豆蔻炙甘草(各五分)半夏(一钱)红花(少许)《试效方》有益智三分,无木香。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食远服。忌酒湿面。

理中丸
胃寒而痞。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以上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增损理中丸
(《伤寒》)治太阴下之胸满硬。(诸结胸宜服此。)人参白术(各一两)甘草黄芩(各半两)枳壳(十二片)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沸汤化一丸。渴者加栝蒌根,汗出者加牡蛎。

枳实理中丸
(《伤寒》)治寒实结胸
茯苓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二两)枳实(十六片)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

活人桔梗枳壳汤
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
桔梗枳壳(去瓤,炒。各三两)上锉,水煎,分作二服。
此手太阴经药也。《活人书》云∶审知是痞,先用此汤,无不验也。缘枳壳行气下膈,故效。

上清散
(一名通气防风汤)清利头目,宽快胸膈。
黄(三钱)甘草(二钱)人参葛根(各一钱五分)防风根(一钱)蔓荆子(半钱)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温服。以夹衣盖覆面首,不语,须臾汗出为效。未服药,预一日不语,服毕亦一日不语。
枳术丸(见伤食。)回金丸泻肝火,行湿与热,能开痞结,治肝邪,补脾土。(见发热。)槟榔丸(见伤食。)煮黄丸(见心痛。)瓜蒂散(见伤食。)二陈汤(见痰饮。)胃散(见中食。)五苓散(见消瘅。)越鞠丸(见郁。)挝脾汤(见呕吐。)丁沉透膈汤(见反胃。)木香流气饮四七汤(并见气。)导痰汤(见痰饮。)来复丹(见中暑。)四君子汤(见虚劳。)补中益气汤(见劳倦。)木香顺气汤(见胀满,但减人参。)
木香宽中散
七情伤于脾胃,以致胸膈痞满,停痰气逆,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陈皮丁香(各四两)浓朴(制,一斤)甘草(炙,五两)白豆蔻(二两)香附(炒)砂仁木香(各三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盐汤点服。属脾胃虚损之证,不可多服,当与六君子汤兼服之。

《宣明》槟榔散
治伤寒阴证,下后成痞,满而不痛,按之虚软。
槟榔枳壳(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煎黄连汤调下。

三脘痞气丸
(《宝鉴》)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木香白豆蔻仁青皮(炒)京三棱(炮)橘红(各一两)半夏(汤炮七次,二两)槟榔砂仁沉香大腹子(各五钱)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平补枳术丸
调中,补气血,消痞清热。
白术(三两)白芍(酒炒,一两半)陈皮枳实(去穣,炒)黄连(姜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五钱)上为末,荷叶打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下。
方广云∶白术补脾气为君;白芍药补脾血为臣;陈皮以和胃,枳实消痞,黄连清热为佐;人参以补元气,木香以调诸气为使。如此平补气血,廓清痰火,兼通气道,则病邪日消,而脾胃日壮矣。

《济生》栝蒌实丸
治胸膈痞痛彻背,胁胀,喘急妨闷。
栝蒌实(研)枳实(去穣,麸炒)桔梗半夏(各等分)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按∶此方栝蒌以润肺涤痰,枳壳破滞气,半夏豁痰燥湿,桔梗开膈载药,可谓善治痞闷喘急矣。然痰因火动者,加黄连尤妙,盖黄连佐枳壳消痞甚速。

茯苓杏仁甘草汤
(仲景,下同)茯苓(三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一两)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橘枳生姜汤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薏苡仁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浓朴大黄汤
浓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锉)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栝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一枚)薤白(三两)白酒(一斗)半夏(半斤)上四味,同煮至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锉)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浓朴、枳实,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
白术人参甘草干姜(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利膈散
胸痹,喘息不通。
人参(去芦)赤茯苓前胡(各一两)干姜(炮)桂心甘草(炙。各半两)陈皮(去白,焙)诃梨勒(去核)白术(各七钱半)上咀,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频频温服。

半夏汤
治胸痹,心下坚痞,急痛彻背,短气烦闷,自汗出。
半夏(汤洗,切,焙,二两半)栝蒌实(一枚)薤白(切,二合)上锉片,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三服。

吴茱萸散
治胸痹,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吴茱萸(汤浸,焙炒)半夏(汤泡)赤茯苓(去皮)鳖甲(去裙,酥炙黄)京三棱前胡(去芦)青皮(去白,焙)浓朴(去粗皮,姜汁炙)槟榔白术桂心(各一两)枳壳(麦炒,半两)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豆蔻汤
治胸痹,心下坚痞。
白豆蔻(去皮)官桂(去粗皮)木香人参(各半两)京三棱(煨)神曲(炒,各一两)陈皮(去白)麦(炒。各七钱半)干姜(炮)甘草(炙。各二钱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枳实散
治胸痹,心下坚痞,胸背拘急,心腹不利。
枳实(麸炒)赤茯苓(去皮)前胡(去芦)陈皮(去白。各一两)木香(半两)上咀,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姜三片,煎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半夏汤
治胸痹短气。
半夏(汤洗,焙)柴胡(各半两)赤茯苓(去皮)前胡(去苗)官桂(去粗皮)人参(各七钱半)甘草(炙,二钱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三枚擘开,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熨背散
治胸痹,心背疼痛气闷。
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以上各一两)川芎(一两二钱半)上捣筛,以少醋拌,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忌生冷如常法。

枳实散
胸痛背痛
枳实(麸炒,二两)官桂(去粗皮,一两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橘皮汤调亦可,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透膈汤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痰涎,食饮不下。
木香白豆蔻缩砂仁槟榔枳壳(麸炒)浓朴(姜制炒)半夏(汤泡)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黄朴硝甘草(炙。各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Tags:《泻心》 《少阴》 《心下痞》 《阳明》 《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病》 《发热》 《恶寒》 《表里》 《附子泻心汤》 《小便不利》 《五苓散》 《水气》 《温服》 《中风》 《干呕》 《心烦》 《半夏泻心汤》 《心下满》 《结胸》 《补中汤》 《大消痞丸》 《白汤》 《黄连消痞丸》 《烦热》 《喘促》 《失笑丸》 《枳实消痞丸》 《半夏曲》 《虚实》 《利湿》 《食远服》 《消痞汤》 《气郁》 《理中丸》 《胃寒》 《增损理中丸》 《太阴》 《寒实结胸》 《痞气》 《行气》 《防风汤》 《枳术丸》 《伤食》 《泻肝》 《槟榔丸》 《瓜蒂散》 《二陈汤》 《痰饮》 《平胃散》 《消瘅》 《越鞠丸》 《挝脾汤》 《呕吐》 《丁沉透膈汤》 《反胃》 《导痰汤》 《中暑》 《君子汤》 《虚劳》 《补中益气汤》 《劳倦》 《木香顺气汤》 《七情》 《气逆》 《盐汤》 《胃虚》 《六君子汤》 《槟榔散》 《阴证》 《等分》 《黄连汤》 《痞气丸》 《三焦》 《水饮》 《陈皮汤》 《脾气》 《痰火》 《喘急》 《燥湿》 《茯苓杏仁甘草汤》 《附子散》 《大黄汤》 《桂枝汤》 《五味》 《人参汤》 《胸痹》 《短气》 《自汗》 《咽喉》 《热服》 《豆蔻汤》 《拘急》 《胸痛》 《背痛》 《调服》 《气滞》 《噫气》 《吞酸》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二册] 水肿 下一篇[第二册] 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