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滞颐 更多... |
【滞颐】小儿常流口涎,涎常渍于颐下,故名。多因脾气虚冷或实热,不能约制津液所致。 |
脏寒 更多... |
【脏寒】指婴儿百日内,出现手足逆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思乳食、腹痛肠鸣、泄泻清水、夜啼等症状。是由于产时冷气侵入,或脐带扎缚不紧、寒气内侵所致。指脾胃虚寒。 |
夜啼 更多... |
【夜啼】是小儿夜晚啼哭不止的病症。原因主要是脾寒和心热。因脾寒者,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腹痛,曲腰而啼;因于心热者,面色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烦躁,恶见灯火,常仰身而啼。 |
囟陷 更多... |
【囟陷】即囟门下陷如坑状。多由于先天亏损或因长期腹泻或慢惊风后,气血虚弱,脏虚不能上荣所致。六个月以内的乳儿,囟部微陷,无其它症状的,不作病态。 |
囟填 更多... |
【囟填】即囟门凸起。有属于寒气凝滞的,囟门肿而硬,无发热,四肢不温。有因火气上冲的,囟门肿而软,面赤唇红,指纹色紫。囟填类于脑积水。 |
心疳 更多... |
【心疳】五疳之一。由于乳食失调,心经郁热所致。主要症状有身热、颊赤面黄、口舌生疮、胸膈烦闷、口渴饮冷、下痢脓血、盗汗、磨牙、易惊等。 |
五软 更多... |
【五软】头软、项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称为“五软”,又名“胎弱”、“胎怯”,或称“白痴”。以发肓迟缓、智力发育不全为特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早产,或后天乳养不足所致。类于大脑发育不全之软白痴,即伸舌样愚钝症。 |
五疳 更多... |
【五疳】疳证按主要的脏腑病变,分为五撞类型。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详见各条。 |
五迟 更多... |
【五迟】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称为“五迟”。病因与“五软”基本相同。参见该条。 |
天钓 更多... |
【天钓】小儿惊风的一种。陈治《幼幼近编》:「天钓属心肺积热所致,其证涎潮(形容口水多)搐弱,项强痰鸣,双眸(即目睛)翻上,爪甲包青,皆痰热壅滞上焦所致」。 |
螳螂子 更多... |
【螳螂子】初生儿数天或一个月,二侧腮内发现有肿胀有硬块,吮乳不便,甚至啼哭不能出声,称为“螳螂子”,俗名“土脯子”,今名“颊脂垫”。 |
胎痫 更多... |
【胎痫】指初生儿百日内所发生的痫症。 |
胎疝 更多... |
【胎疝】小儿初生即见阴囊肿大的病症。 |
胎热 更多... |
【胎热】指初生儿出现壮热、烦惊、痰多喘急、目赤胞肿、便秘、小便赤等的一类证候。是由于产母在妊娠期过食热毒之物,或过服温药,热蓄于内,熏蒸胎气所致。孕妇经常目赤多眵或眼目昏花,亦名“胎热” |
胎惊 更多... |
【胎惊】新生儿非因脐风而出现惊风证候叫“胎惊”。前人认为由于孕妇饮食调养失常或精神因素,影响胎儿所致。主要表现有惊厥,知觉全失,手足抽动,面部肌肉痉挛。呈阵发性发作,不发时无异常征象。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