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味肉豆蔻丸 更多... |
《小儿痘疹方论》。为原书“肉豆蔻丸”之异名。见该条。 |
七味人参白术散 更多... |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为《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白术散”之异名。见该条。 |
七味龙胆泻肝汤 更多...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七。为《兰室秘藏》卷八“龙胆泻肝汤”之异名。见该条。 |
七物小五味子汤 更多... |
【方源】《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异名】五味子散(《圣惠》卷八十三)。【组成】五味子(碎)、紫菀、黄芩、甘草(炙)、麻黄(去节)、生姜、桂心各一分。【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主治】①《外台》引《小品方》:小儿咳嗽腹胀。②《圣惠》;小儿咳逆上气,睡卧不安。 |
七制松香膏 更多... |
【方源】《种福堂方》卷二。【组成】松香三斤(第一次姜汁煮,第二次葱汁煮,第三次白风仙汁煮,第四次烧酒煮第五次闹杨花汁煮,第六次商陆根汁煮,第七次红醋煮)桐油三斤,川乌、草乌、苍术、官桂、干姜、白芥子、蓖麻子各四两,血余八两【用法】上药共入桐油内熬至药枯发消,滴水成珠,滤去渣,入牛皮膏四两烊化,用前制过松香.. |
七制固脂丸 更多... |
【方源】《验方新编》卷十一。【组成】固脂十斤(一制淘米水浸一夜,晒七日;二制用黄柏二斤,熬浓汁,泡一夜,晒七日;三制杜仲、四制生盐、五制鱼膘、六制核桃肉,俱照前;七制黑枣、糯米共煮粥,将固脂磨细末,和匀,捣融)。【用法】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空心服一钱,淡盐水送下。每服至一月后,加三分,加至二钱为止。若阴.. |
七制金铃丸 更多... |
【方源】《寿世保元》卷五。【组成】川楝子(不蛀者)四十九个(去皮核,切片,分七制:七个用小茴香二钱五分慢火同炒,并用茴香;七个用破故纸二钱五分同炒,并用故纸;七个用黑牵牛二钱五分同炒,并用牵牛;七个用盐一钱同炒,并用盐:七个用斑蝥十四个先去翅翼同炒,去斑蝥不用;七个用巴豆肉十四个切作四段同炒,去巴豆不用;.. |
七制香附丸 更多... |
七制香附丸--《医学入门》卷八【方源】《医学入门》卷八。【组成】香附米十四两(分七分,一分同当归二两酒浸,一分同莪术二两童便浸,一分同牡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一分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一分同川芎、玄胡索各一两水浸,一分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一分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春三、夏二、秋七、冬十日,晒干)【用法.. |
七宝牛黄丸 更多... |
【方源】《幼幼新书·拾遗方》。【组成】朱砂、粉霜、轻粉各一钱,牛黄半钱,脑麝各一字。【用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岁半丸,四五岁一丸,煎金银薄荷汤磨下;月内小儿一丸分四服,百日内一丸分三服。量儿大小壮怯及病轻重加减。【主治】《卫生总微》:小儿急惊,目睛上视.手足发搐。【备考】《卫生总微》.. |
七宝如意丹 更多... |
【方源】《同寿录》卷一。【组成】人参(去芦)一两,川乌(炮,去皮尖)二两,川连(去芦须)一两,茯苓(去皮)一两,桔梗(去芦)一两,干姜(慢火煨)一两,柴胡(去芦)一两,肉桂(去皮,晒)一两,菖蒲(洗净)一两,木香一两紫菀(去须,洗净)一两,槟榔(鸡心者)一两,当归(酒洗净)一两,猪牙皂(去皮)一两,川椒(.. |
七宝辰砂丹 更多... |
《保婴撮要》卷三。为《活幼口议》卷十五“七宝妙砂丹”之异名.见该条。 |
七宝吹喉散 更多... |
《喉科秘诀》卷下。为《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七宝散”之异名。见该条。 |
七宝牢牙散 更多... |
【方源】《普济方》卷七十。【组成】细辛、川芎、砂仁、胆矾、滑石、绿矾各等分,麝香少许,一方不用滑石,以龙骨代之。【用法】上为极细末。临刷时以茶清调匀.刷罢,用温浆水漱之。【主治】齿疾。 |
七味白术汤 更多... |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为《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白术散”之异名。见该条。 |
七味白术散 更多... |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为《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白术散”之异名。见该条。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