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服愈疟丸 更多... |
【方源】《嵩崖尊生》卷九【组成】白术、山楂、饼子槟榔、常山(白酒煮干)各四钱,草果二钱(醋煮)【用法】神曲糊为丸,临发日五更时,滚水送下;虚用人参汤送下。【主治】疟不论新久。 |
一带五参散 更多... |
【方源】《增补内经拾遗》卷三。【组成】白花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炙),人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看蛇有三分,五参只用三分之二)【用法】上各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食后、临卧酒调下。【主治】大风不仁,皮肤顽麻,绕腰遍身,似蛇皮黑瘾,旋生旋没,通身(疒帬)痹。 |
一品花蛇酒 更多... |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为《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花蛇酒”之异名。见该条。 |
—将当关方 更多... |
【方源】《喉科种福》卷五。【组成】生附子一枚(切片,滚水泡三次,咸味尽,以蜜焙炙)【用法】含口中,咽其汁,味尽又易之。小儿酌减。【主治】中寒白喉,无恶寒发热等症,喉内起白皮,随落随长者。 |
一粒青金丹 更多... |
《医学纲目》卷十四。即《本事》卷四“青金丹”。见该条。 |
一寣全消散 更多... |
【方源】《鸡鸣录》。【组成】陈茶叶、炙甲片、当归、绵茵陈、儿茶各五钱【用法】水、酒各半煎,温服。睡一寤即消。【主治】一切肿毒。【加减】上身,加川芎;下身,加牛膝。 |
一行禅师秘丹 更多... |
【方源】《普济方》卷二六五。【组成】朱砂一两(好者,捣,罗),舶上硫黄二两(不夹石者)【用法】上为细末,水飞过。用针砂半斤,水淘令极清,入前药二昧,鼎内煮七复时,如水耗,添热水令足,先取少许放冷,取上下以猛火试之,无黑焰为度。取出水飞,淘取药,去针砂,再于鼎内煮干.以十斤炭火煅,其色不变,两数不折,候冷,.. |
一味莱菔子汤 更多... |
【方源】《衷中参西》上册。【组成】莱菔子二两(生者一两,熟者二两)【用法】共捣碎,煎汤一大茶杯,顿服之。【主治】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证结胸。【临证举例】结胸证许某,年二十余,得温病,三四日觉中脘郁结,饮食至.. |
一物马通浴汤 更多... |
【方源】《千金》卷五。【组成】马通三升(烧令烟绝)【用法】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主治】小儿中忤。 |
一物瓜萎薄贴 更多... |
【方源】《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组成】瓜萎根【用法】上纳苦酒中,浸五宿取出,熬毕,捣为散.以苦酒和涂纸上,贴肿上。【主治】痈肿。 |
一物猪通浴汤 更多... |
【方源】《千金》卷五。【组成】猳猪通三升【用法】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主治】小儿中人忤,(口匽)啼,面青腹强者。 |
一二三层茴香丸 更多...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为《百一》卷十五“三增茴香丸”之异名。见该条。 |
一物黄连泻心汤 更多... |
【方源】《此事难知》。【组成】黄连【用法】水煎服。【主治】少阴证,口燥舌干而渴,火热而脉反细小。【加减】烦者,加桅子;燥者,加香豉;呕者,加半夏;满者,加甘草;腹痛,加芍药;脉迟者,加附子;下焦寒者,加干姜;大便硬,加酒浸大黄.【备考】用干姜、附子,先煎令熟,使热不僭也.后另煎黄连,与姜、附同用。 |
乙丑丸 更多... |
【方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一。【组成】硇砂(细研,汤内飞过,去沙石,熬取霜)、乌头(生,去皮脐,为末)各一两,沉香末、五灵脂末、干姜末、桂(去粗皮,为末)、胡椒末、巴豆(去皮心膜,研)各半两,干漆末三分【用法】上除巴豆外,同研匀,次入巴豆,再研极细,同熟枣肉和作一块,用湿纸裹三五重,用纸筋黄土泥固济,约厚.. |
乙癸丸 更多... |
【方源】《吴少怀医案》。【组成】巴戟天、山萸肉、炒山药、茯苓、丹皮、沙参、麦冬、砂仁、黄柏、菟丝子、泽泻、炙甘草各适量【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功用】补肾养肝,健脾祛湿。【主治】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肝硬化腹水消失后脾肾两虚者。【加减】右胁隐痛,腹胀不已,去黄柏、砂仁、菟丝子、丹..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