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Q介绍 | |
|
|
|
| 七正散 更多... |
|
七正散--《医方考》卷六 【方源】《医方考》卷六。 【组成】车前子、赤茯苓、山栀仁、生甘草、梢木通、扁蓄、龙胆草 【主治】①《医方考》:痘证小便秘涩。②《医部全录》:湿热溺血。 【方论】治痘而必欲利小便者,水循其道,而后地平天成故也。是方也,车前能滑窍,赤苓能渗热,木通能通滞,山栀能泻火,草梢能通茎,扁蓄能利水.. |
| 七气手拈散 更多... |
|
七气手拈散--《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处方】玄胡索、小茴香、白芍药、干漆(炒)、枳壳各6克,黄连、石菖蒲、香附子、苏叶各4.5克,没药、乳香各3克,甘草1.8克。【制法】上药锉散,分二次服。【功能主治】治妇女产后心气攻痛。【用法用量】每次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
| 七汁饮 更多... |
|
七汁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人乳、梨汁、竹沥、广郁金汁、甜酱油、茄楠香汁、解瘟草根子(捣汁,其根下子形似麦冬,色白味甘,性凉质润,滋养肺胃,较麦冬为优)。 【功能主治】治阴虚气滞,脾湿肝火,酿痰上壅,嗽痰白粘,气逆胸闷,口渴善呕,四肢倦懈,舌绛似干,上罩垢浊薄苔,脉左细数者。 【用法用量】上药和匀,煮.. |
| 七熬丸 更多... |
|
七熬丸--《备急干金要方》卷四【处方】大黄45克,前胡(一作柴胡)、芒消(熬)各150克,葶苈、蜀椒(并熬)各7.5克,生姜、芎藭各22.5克,茯苓18克,杏仁11克 (熬),挑仁20枚(熬),虻虫(熬)、水蛭(熬)各13.5克。【制法】上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瘀滞日久,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心烦,.. |
| 七物升麻丸 更多... |
|
七物升麻丸--《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图经》【处方】升麻、犀角、黄芩、朴消、栀子、大黄各60克,豉2升(微熬)。【制法】上药同捣散,蜜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表里有热,四肢大热,大便难者。【用法用量】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30丸,取微利为止;若四肢小热,于食后服20丸。【摘录】《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 |
| 七物黄连汤 更多... |
|
七物黄连汤--《备急干金要方》卷九【处方】黄连、茯苓、黄芩各9克,芍药、葛根各12克,甘草15克,小麦30克。【制法】上各嚼咀。【功能主治】治夏日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心烦,呕逆支满。【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候冷,分二次服。【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九 |
| 七珍丸 更多... |
|
七珍丸--《中国药典》【处方】僵蚕(炒)160g,全蝎160g,麝香16g,朱砂80g,雄黄80g,胆南星80g,天竺黄80g,巴豆霜32g,寒食曲160g。【性状】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炮制】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朱砂适量作包衣用.. |
| 七珍散 更多... |
|
七珍散--《普济本事方》卷二【处方】人参(去芦)、白术、黄耆(蜜水涂炙)、山芋、白茯苓(去皮)、粟米(微炒)、甘草各3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开胃,益气,进食。治脾虚胃弱,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大枣同煎至110毫升,温服。【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二 |
| 七生圆 更多... |
|
七生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地龙(去土)、五灵脂(去石)、松脂(去木)、荆芥(去枝.梗)、川乌(炮.去皮.脐)、天南星(炮),各一两了。草乌(炮.去皮.尖)二两。【炮制】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十六种风,五般腰疼,打扑伤损,入骨疼痛,背膊拘急,手足顽麻,走注不定.. |
| 七生汤 更多... |
|
七生汤--《万病回春》卷四【处方】生地黄、生荷叶、生藕汁、生韭叶、茅根各30克,生姜15克。【功能主治】治口鼻中出血如涌泉,诸药止之不效者。【用法用量】上药俱捣自然汁250毫升,磨京墨与汁同服。【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
| 七疝汤 更多... |
|
七疝汤--《寿世保元》卷五【处方】元胡索,小茴香(酒炒)、川楝子、全蝎(炒)、人参、大附子、山桅子、木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七疝,及奔豚小肠气,脐腹大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温酒调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
| 七皮饮 更多... |
|
七皮饮--《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大腹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水肿。【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
| 七福饮 更多... |
|
七福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处方】人参6克,熟地9克,当归9克,白术(炒)5克,炙甘草3克,枣仁6克,远志5克(制用)。【功能主治】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 七三丹 更多... |
|
七三丹--《外伤科学》【处方】熟石膏21克,升丹9克。【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提脓去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有头疽、骨髓炎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人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摘录】《外伤科学》 |
| 七仙丹 更多... |
|
七仙丹--《医方类聚》卷一五三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异名】枳壳丸。 【组成】木香半两,枳壳一两(麸炒,去瓤),白茯苓(去皮)、川楝子(酥炒)、知母(去毛)、小茴香(盐炒)、甘草(去皮)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温酒送下,干物压之。 【功用】健阳。.. |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