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 共93页/ 转到第

S介绍

十全汤 更多...
  【方源】《普济方》卷一九三。【组成】大麻子(新胀肥者佳),赤小豆(不浮者)各一石【用法】以新者拣净,水洗曝晒,蒸麻子熟,更晒干,贮净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令黄香,宜慢火,休令焦,为细末.以水五升煮取汁尽,净器盛之;明旦饮服,今夜以小豆一升淘净,水浸至旦,滤去水,以新水煮豆大半熟,即滤出令干,纳麻子汁中..

十全散 更多...
  十全散《传信适用方》卷二【方源】《传信适用方》卷二。【异名】十补汤(《易简方》、十全大补汤(《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十全饮(《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大补十全散(《元戎》)、千金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卜全大补散(《准绳·类方》卷一)、加味八珍汤(《会约》卷十四)。【组成】人参(去芦)..

十补丸 更多...
  十补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七。【组成】巴戟(去心) 肉苁蓉(酒浸,切,焙) 白术(米泔浸一宿,切,焙) 五加皮(锉) 石斛(去根)各一两鹿茸(去毛,酥炙)半两人参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 柏子仁(研) 菊花各三分【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温酒送下;盐..

十补汤 更多...
  十补汤--《医方大成》卷三【方源】《医方大成》卷三引《叶氏录验方》。【组成】白芍药一两,当归(酒浸一宿)、黄耆(蜜炙)、生干地黄(洗)、茯神(去木)各半两,肉挂(去皮)四钱,北五味子三钱,台乌药、麦门冬(去心)、人参、白术各二钱半,酸枣仁(炒)、陈皮(去白)各二钱,木香(煨)、半夏(汤洗七次) 、沉香(不见火..

十补散 更多...
  《准绳·幼科》卷四。为《片玉痘疹》卷六“十补汤”之异名。见该条。

十层膏 更多...
  【方源】《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异名】夹纸膏(《疡科心得集·补遗》)。【组成】黄芩、黄柏、白芷各二钱,乳香(去油研)、没药(去油,研)各二钱,血竭(研)三钱,黄占一两,白占五钱,轻粉(研)一钱,血余二钱,象皮(炙,研)二钱,密陀僧(研)一两,珍珠(研)一钱【用法】用麻油十两,先将柏、芩、芷三味入..

十枣散 更多...
  【方源】《杨氏家藏方》卷三。【组成】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用法】上同烧灰留性,研为细末。每服二钱,当发日日未出时,井花水调下,【主治】但热不寒疟。

十奇散 更多...
  十奇散--《济生》卷六《济生》卷六。为《局方》卷八(绍兴续添方)“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之异名。见该条。十奇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二【方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二。【组成】桔梗人参归身天花粉五昧子芍药乌药香附枳壳木香【主治】发背伤于肾者。【加减】囊肿,加川楝子、槟榔;百节疼痛,加木瓜、牛膝、赤芍;寒热,加柴胡、..

十三丸 更多...
  《普济方》卷一六九引《医学切问》。为《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守病缠疾丹”之异名。见该条。

十大功 更多...
  【方源】《串雅补》卷二【组成】藤黄一两,桑树炭一两【用法】上为末。每服八厘,酒化下。【主治】跌打损伤。

十子散 更多...
  《千金》卷六。为原书同卷“瓜子散”之异名。见该条。

十方散 更多...
  《医心方》卷三引《耆婆方》。为原书同卷“十善散”之异名。见该条。

十水散 更多...
  十水散--《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方源】《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组成】葶苈子、泽漆、蜀椒、桑根、巴豆、大戟、荛花、茯苓、甘遂、雄黄各等分【用法】随肿所从始,按疗偏加药二分,合捣下筛。空腹以水服方寸匕。下水多者减下少者益之。【主治】水肿。【备考】水肿,先从脚肿,名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苈子主之;先从阴..

十平汤 更多...
  【方源】《证治宝鉴》卷八。【组成】当归 芍药 川芎 陈皮 乌贼骨 乌梅 莲子肉 甘草 白术砂仁【用法】加谷芽、生姜,水煎服。【功用】调气和血,健脾升气。【主治】休息痢。

十正汤 更多...
  【方源】《魏氏家藏方》卷五。【组成】白豆蔻仁附子(炮,去皮脐)、陈橘皮(去瓤)、丁香(不见火)、白茯苓(去皮)、干姜(炮,洗)、人参(去芦)、白术(炒)、肉豆蔻(面裹煨)、藿香叶(去土)各等分【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加生姜五片,枣子二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养脾胃,进饮食..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