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75 76 77 78 79 80 81 下页 尾页 共93页/ 转到第

S介绍

升麻黄芪汤 更多...
  升麻黄芪汤--《天津医药》【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滑石10克,升麻8克,柴胡8克,甘草5克,石菖蒲5克,竹叶2克。【功能主治】益气升提,利水通窍。主治气虚下降。(前列腺肥大)【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天津医药》

十宝散 更多...
  十宝散--《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处方】冰片0.36克,麝香0.36克,辰砂3.6克,乳香(去油)3.6克,子红花12克,血竭4.8克,雄黄12克,儿茶0.72克,归尾30克,没药4.2克。【制法】以上十味,共为细末,瓷瓶收贮,黄腊封口,勿令走气。【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皮肉青肿,或骨折骨碎,或昏迷不醒,以及金刃他物所伤,皮破出血者。【..

十将丹 更多...
  十将丹--《药奁启秘》【处方】腰黄(飞)12克,蝎尾(炙)10支,蜈蚣(炙)10条,蝉衣6克(去翅、足),冰片1.2克,麝香 0.9克,五倍子(瓦上炙)24克,炙甲片9克,半耳、南星各12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痈疽大毒,尚未成脓者。【用法用量】掺膏药内贴之。【摘录】《药奁启秘》

十将军丸 更多...
  十将军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六【处方】三棱30克(去毛、土,炮),莪术(生)、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草果(去壳)60克,川常山60克 ,砂仁、槟榔、乌梅、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制法】上药先将常山、草果二味锉碎,用酒、醋各250毫升浸一夜,后人余药同浸至晚,煮干,取出晒干或焙干,为末,酒、醋各半打糊为..

十将平痎汤 更多...
  十将平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处方】酒炒常山4.5克,摈榔9克,草果仁、春砂仁各2.4克,醋炒三棱、莪术、青皮、姜半夏、炒广皮各3克,乌梅肉0.9克。【功能主治】治痎疟,胁下有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十枣丸 更多...
  十枣丸--《丹溪心法》卷三【处方】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水气病,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清晨热汤送下。以利为度。【注意】体虚者不可多服。【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十枣汤 更多...
  十枣汤--《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 【异名】三星散(《普济方》卷三八〇引《傅氏活娶方)、大枣汤(《伤寒大白》卷三)。 【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 【用法】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个,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温服之。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

十水丸 更多...
  十水丸--《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方源】《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异名】十水丹(《鸡峰》卷十九)。 【组成】大戟、葶苈、甘遂、藁本、连翘、芫花、泽漆、桑根白皮、巴豆、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上药随病形所主倍之,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先食服一丸,每日三次.欲下病,服三丸;人弱者,以意节之。 【主治】水..

十滴水软胶囊 更多...
  十滴水软胶囊--《中国药典》【处方】樟脑62.5g,干姜62.5g,大黄50g,小茴香25g,肉桂25g,辣椒12.5g,桉油31.25ml。【性状】本品为棕色的软胶囊,内容物为含有少量悬浮固体浸膏的黄色油状液体;气芳香,味辛辣。【炮制】以上七味,大黄、辣椒粉碎成粗粉,干姜、小茴香、肉桂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大黄、辣椒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

十灰丸 更多...
  十灰丸--《济生》卷六 【方源】《济生》卷六。 【组成】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灰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用醋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米饮送下。 【主治】崩中,下血不止。 十灰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锦灰、黄绢灰、..

十生丹 更多...
  十生丹--《医宗必读》卷十 【处方】天麻、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独活(去芦)川乌、草乌(去芦)、何首乌、当归(去芦)、海桐皮、川芎各等分(俱生用)。 【制法】上药研末,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治风痹,游走不定,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聚于关节,患部或赤或肿,筋脉弛纵。 【用法用量】每服1丸,茶汤磨服..

十神解毒汤 更多...
  十神解毒汤--《准绳·幼科》卷四 【方源】《准绳·幼科》卷四。 【组成】当归尾、生地黄、红花、牡丹皮、赤芍药、桔梗、木通、大腹皮、连翘、川芎 【用法】加灯心十四根,水煎服。 【功用】凉血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l小儿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痘疮已出未出,三日以前痘点烦红,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者。 【加..

十膈气散 更多...
  十膈气散--《御药院方》卷四【别名】十膈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粗皮)、官桂(去粗皮)、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炙)、神曲(炒黄)、麦芽(炒黄)、诃藜勒皮(煨,去核)、吴白术、陈橘皮(去白)、干生姜(炮)京三棱(煨,锉)、蓬莪术(煨,锉)各30克,厚朴(去粗皮,用生..

十补圆 更多...
  十补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二两。【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

十香丸 更多...
  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处方】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皂角(微火烧烟尽)。【制法】上药为末,用酒糊为丸。【功能主治】行气,散寒,止痛。治气滞寒凝所致的胃痛、腹痛、疝痛等。【用法用量】如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汤引下;用于痛疝之属,温酒送下。..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