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介绍 | |
|
|
|
| 三豆饮 更多... |
|
三豆饮--《世医得效方》卷十一【处方】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15克。【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天行疹痘;亦可用作预防。【用法用量】上药淘净,用水煮熟,每日空腹时任意服。已染则轻解;未染者,服七日即不发。【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
| 三豆饮子 更多... |
|
三豆饮子--《伤寒总病论》卷四【处方】赤小豆、黑豆、绿豆各270克,甘草30克。【功能主治】治天行疮症。【用法用量】上件淘净,以水1.6升煮熟。分7份,逐日空腹时,任性食豆饮汁。永不发。【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四 |
| 三金片 更多... |
|
三金片--《中国药典》【处方】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性状】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褐色;味酸、涩、微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肮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用法用量】口服,小片一次5片,大片一次3片,一日3~4次。.. |
| 三阴煎 更多... |
|
三阴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处方】当归6~9克,熟地9~15克,炙甘草3克,芍药(酒炒)6克,枣仁6克,人参适量。【功能主治】补肝脾,养气血,益阴精。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萎黄,夜寐少安,及营虚失血,中风血不养筋,疟疾汗多邪散但未热犹不能止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 |
| 三香丸 更多... |
|
三香丸--《痧胀玉衡》卷下【处方】木香、沉香、檀香各15克,砂仁、卜子各24克,五灵脂18克。【制法】上药共为末,水泛为丸。【功能主治】治过服冷水,胸腹痞闷者。【用法用量】温白开水送下。【摘录】《痧胀玉衡》卷下 |
| 三香汤 更多... |
|
三香汤--《温病条辨》卷二【处方】栝楼皮9克,桔梗9克,黑山栀6克,枳壳6克,郁金6克,香豉6克,降香末9克。【功能主治】治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 三黄丸 更多... |
|
三黄丸--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大黄、黄芩、黄檗,已上各等分。【炮制】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火证通治。【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备注】又方去黄芩用黄连。【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 三黄二香散 更多... |
|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卷一【处方】黄连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功能主治】治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用法用量】初用茶水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救。【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
| 三黄凉膈散 更多... |
|
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卷下【处方】上川连、栀子、黄柏、黄芩、川芎、赤芍、甘草、苏薄荷、青皮、陈皮、金银花、花粉、当归、射干、元参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膈利咽。治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O.3克,淡竹叶24片为引,水煎服。【摘录】《喉科紫.. |
| 三黄四物汤 更多... |
|
三黄四物汤--《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连、黄芩、大黄。【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月经来前,内热迫血上壅,吐血,衄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
| 三黄圆 更多... |
|
三黄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 |
| 三黄排石汤加减 更多... |
|
三黄排石汤加减--《李世忠方》【处方】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功能主治】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主治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世忠方》 |
| 三黄枳术丸 更多... |
|
三黄枳术丸--《内外伤辨》卷下【处方】黄芩60克,黄连(酒洗)、大黄(湿纸裹煨)、神曲(炒)、橘皮、白术各30克,枳实(麸炒)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功能主治】治肉食面积停滞肠胃,脘腹胀痛,吸腹吞酸,大便泻而不爽者。【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
| 三才丸 更多... |
|
三才丸--《儒门事亲》卷十五【别名】三才丹(《症因脉治》卷二)。【处方】人参 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之咳嗽。【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饮送下。【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
| 三才封髓丹 更多... |
|
三才封髓丹--《医学发明》卷七【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人参(去芦)各15克,黄柏90克,缩砂仁45克,甘草 22.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 |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