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治则治法介绍 | |
|
|
|
| 清营透疹 更多... |
|
【清营透疹】是清营分之热,并使疹外出的方法。病人高热烦躁,夜间睡眠不安,口不甚渴,舌绛而干,脉细数。用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等清营分热邪,用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牛蒡子等透疹。 |
| 清营 更多... |
|
【清营】是清除热性病的营分热邪的方法。热邪入于营分,症状以高热烦躁为主,夜里睡眠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口渴不厉害,用清营汤(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 |
| 清心 更多... |
|
【清心】是治疗热性病热邪入心包的方法。热邪入心包的症状以神昏,说胡话为主。高热顶躁不安,舌质绛,脉细数,用清宫汤(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犀角尖)。“宫”指心包。 |
| 清泄少阳 更多... |
|
【清泄少阳】是用清泄以治疗热性病病邪部位在半表半里(少阳)的方法。春温初起,一阵冷一阵热,口苦胁痛,胸闷欲呕,小便浑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用嵩芩清胆汤(青蒿梢、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黄芩、生枳壳、橘皮、碧玉散。注:碧玉散即由滑石、甘草、青黛组成)。 |
| 清暑利湿 更多... |
|
【清暑利湿】是治疗夏季暑湿证的方法。由暑湿之邪引起的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用六一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研细末。每次用三至四钱。水煎服)。 |
| 清热利湿 更多... |
|
【清热利湿】湿热下注,小腹胀急,小便浑赤,排尿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用八正散(车前子、木通、瞿麦、扁蓄、渭属、甘草梢、栀子仁、大黄) |
| 清热解暑 更多... |
|
【清热解暑】是用清热药以解除感受暑热而不挟湿的方法。病人头痛、身热、有汗、口渴、小便黄赤,苔薄而黄、麻数,用青蓄、金银花、连翘、芦根等药。 |
| 清热解毒 更多... |
|
【清热解毒】这里所说的毒,是火热极盛所致,称为“热毒”或“火毒”。使用能清热邪、解热毒的药物,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疖肿疔毒、斑疹等,即是清热解毒法。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等。 |
| 清气 更多... |
|
【清气】是运用辛寒或苦寒等药物,清解里热。适用于热性病邪在气分,用以解热除烦、透热出表。 |
| 清络保阴 更多... |
|
【清络保阴】是清肺络热而保肺阴的方法。暑温经治疗后,诸症皆退,但咳而无痰,咳声清高的,是肺络中仍有热,肺阴必然受内热的消耗,可用清络饮(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治疗。 |
| 清肠润燥 更多... |
|
【清肠润燥】是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实。用麻仁丸(麻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
| 轻宣润燥 更多... |
|
【轻宣润燥】是治疗外感燥热伤肺的方法。病人发热,头痛,干咳少痰或气逆喘急、舌干无苔或薄白而燥、舌边舌尖俱红。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豆豉、栀皮、梨皮)。 |
| 轻宣肺气 更多... |
|
【轻宣肺气】用轻剂宣通肺气,清气分热邪,叫做“轻宣肺气”。例如:感受秋季的温燥之气,身微发热,口干而渴,干咳无痰,用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
| 轻清疏解 更多... |
|
【轻清疏解】由药力较轻的解表药与治咳化痰药组成,适用于伤风烦微痛、鼻塞、咳嗽等症。常用药物有:薄荷、牛旁子、桔梗、苦杏仁、橘皮等。 |
| 强阴 更多... |
|
【强阴】指药物具有加强阴精的功能。如熟地黄、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沙苑蒺藜等。这些药适用于肾阴虚之证,如腰酸、遗精、小便多等。 |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