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疹 更多... |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诊断】 临床表现 一般于发热 1~2天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颊部,于1天内迅速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常无疹。皮疹为淡红或红色斑丘疹,2~3 天即消退。脾和浅层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较明显。疹退时,全身症状亦渐消退,唯肿大的淋巴结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 理化检测 1、血象: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 2、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应抗体有助于诊断。 |
疟疾 更多... |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恶性疟有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的倾向。 [诊断] 临床表现 典型发作分为3个阶段。首为发冷期:突起畏寒、剧烈寒战,面色苍白,唇甲发绀,肢体冷,持续0.5~2小时;次为发热期:寒战停止后继以高热和脸色潮红,体温可达39~41℃,伴头痛、口渴、呼吸急促,持续4~8小时;再次为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自觉明显好转,但感疲劳思睡,历时2~3小时。间日疟为最常见,三日疟三日发作一次,每次发作较间日疟稍长。疟疾反复发作后脾脏明显肿大,可有压痛,慢性患者脾质变硬。肝脏常同时肿大并有轻度压痛。 |
水痘 更多... |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泡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小儿。 [诊断] 临床表现 一般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 , 短者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水疱稍呈椭圆形,大者如豌豆,小者如绿豆,周围绕以红晕,疱浆透明,疱疹壁较薄易破,按之无坚实感,但有痒感。3~4天后结痂。痂盖经数天脱落,脱落后不留疤痕。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此起彼伏,参差不齐。 |
伤寒 更多... |
本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为特征。属于中医学“湿温”的范畴。 【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缓,发热呈梯形上升,4~6天后高热稽留,伴有表情淡漠,神志迟钝,重听、腹胀、纳差、便秘或腹泻等中毒症状。体检时可见相对缓脉,舌质红苔厚腻,脾脏肿大、肝脏轻度肿大(多见于儿童)部分讷在发病7~10天,于胸腹部可见玫瑰疹。 |
霍乱 更多... |
本病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人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度腹泻,少数病情严重者有剧烈吐泻、脱水、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多以急剧腹泻、呕吐开始。腹泻为无痛性,不伴里急后重。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水样,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无粪臭,微有淡甜或鱼腥味,含大量片状粘液,少数重症病人偶有血性便,每日10余次,甚至难以计数。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多在腹泻后出现,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以后为米泔水或清水样。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病人迅速出现脱水和微循环衰竭。病人神志淡漠,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儿童可有昏迷。口渴、声嘶、呼吸增快、耳鸣眼球下陷、面颊深凹、口唇干燥、皮肤凉、弹性消失,手指皱瘪等。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和腹直肌。脉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低,体温下降。病人脱水得到及时纠正后,多数症状消失而渐恢复正常。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