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缺铁性贫血 更多...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的缺乏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本病发生率甚高,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出儿中发病率最高。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萎黄”、“黄胖病”等病证的范畴
【诊断】
临床表现
1.病史:有引起缺铁的病史,如慢性失血、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和铁需要量增加等
2.症状:发病缓慢,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慌,耳鸣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晕厥等。
3.体征:皮肤粘膜苍白,甚至视乳头苍白、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口腔炎、舌炎、口角皲裂,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燥脱落,指甲扁平、脆薄及反甲,皮肤发黄浮肿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更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或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主要病理为红髓的脂肪化,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本病与中医学的“虚劳”、“血证”等密切相关。
【诊断】
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起病急骤,常以贫血或出血发病,少数以感染发病。贫血严重,出血广泛,除皮肤、粘膜出血外,常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热及感染严重,体温多在39℃以上:感染部位多为口咽、呼吸道、皮肤化脓性感染及败血症等。感染与出血相互影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2.慢性型:成人多于几童,起病多缓慢,常以贫血发病。出血部位较少,程度也轻,常见者为皮肤粘膜出血和齿龈出血、女性可见子宫出血,感染少见,且较轻。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