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共3页/ 转到第

耳鼻喉科介绍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
  ① 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
  ② 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
  ③ 咽喉疾病:喉炎、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喉阻塞 更多...

咽部异物 更多...

鼻出血 更多...

酒渣鼻 更多...

中耳炎 更多...

鼻骨骨折 更多...

鼻咽炎 更多...

扁桃体炎 更多...

枯草热 更多...

耳聋 更多...

慢性鼻炎 更多...

耳疖 更多...

慢性鼻咽炎 更多...

外耳道疖肿 更多...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 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中医称该病为“耳疖”。
  【诊断】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痛剧者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影响患者睡眠。由于外耳道肿胀,听力可受影响。
  2.检查见外耳道壁呈半球状隆起,局部充血,触痛明显。牵拉患者耳廓或压迫耳屏时耳痛加剧。脓肿成熟后,半球状隆起顶部可有化脓黄点,溃破后脓液流出。脓液一般较稠厚,有时混有血液。
  3.发病时患者感全身不适,体温可略有升高。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更多...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患者,细菌及病毒等易经咽鼓管侵人中耳此起感染。婴幼儿咽鼓管较短、宽而平直,鼻咽感染容易侵人中耳,所以此病好发于小儿。另外 ,当鼓膜外伤时,也可因致病菌直接进人中耳引起本病。在患某些急性传染病时,也可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脓耳”。
  【诊断】
  临床表现
  1.充血期:耳痛并逐渐加重呈搏动性跳痛。患者自觉耳闷,继则听力下降。伴发热,全身不适。鼓膜表面有放射状血管扩张。
  2.化脓期:鼓膜穿孔前耳部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睡眠。听力继续减退,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儿童可达39℃。此时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膨隆外凸。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发热和耳痛立即减轻或消失,其它症状也逐渐好转。检查可见鼓膜表面有闪光点,脓液从此处搏动性流出。
  3.恢复期:如治疗积极和适当,感染已得到控制者,一般流脓可在7~10日内停止,全身情况及听力逐渐恢复正常,鼓膜充血逐步消退,穿孔有可能自行愈合。但如治疗不当,反复感染,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则有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